<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轟走胡教授,問題就解決了嗎?
    李洋
    2018年08月06日

    有人寫聯名上書,敦促學校解聘胡教授,導火索是他聲稱他主導的研究表明,中國已超越美國。
    ? ? ? 胡教授這項研究中很多數據和理論的瑕疵是顯而易見的,得出貽笑大方的結論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不知審視和修正研究過程中的疏漏,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而是信誓旦旦地捍衛最初得出的結論。在他的世界中,民族復興已經提前到來。至此,胡教授已經不像個做學問的人了。
    但即便胡教授走人,問題就解決了嗎?胡教授所負責的研究機構堪稱中國頂級智庫。頭牌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知。胡教授的研究和對質疑的回應,側面反映了中國智庫界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直面這些問題,比把胡教授轟走更重要。作為資政和研究機構,智庫糊涂了,對國家和社會絕非什么好事。

    ? 我們的智庫太多,太爛。

    幾年前國家提出加強智庫建設,一時間,各種智庫粉墨登場。學者、研究員還是那些,但智庫的數量卻在猛增。官方的、民間的,好像有幾個臺柱子,就可以搭臺唱戲了。其實真正找數據,搞調研,碼字兒的多數還是學生軍,或者剛畢業不久的廉價勞動力。國家主張建設智庫,絕非鼓勵濫竽充數,也不鼓勵拔苗助長。

    ? 智庫研究成果太多,太爛,太單一。
    ? ? ? 很多研究以背書為主,缺少批判性、前瞻性、獨創性。放眼國內所謂頂級智庫出版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棟。但智庫公關小姐姐們知道嗎?有多少你們送來的皮書和報告,媒體記者拿來翻一翻直接給了保潔阿姨?有的研究機構一年下來平均十天不到就出版一本皮書,糊弄誰呢?
    ? ? ? 過去這些年,中國智庫提出過什么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概念或者范式了嗎?沒有。往往是西方提出一個,我們就研究一通,成了顯學,進而成為裝潢自己研究論文和報告的點睛之筆。
    ? ? ? 這些智庫的研究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依靠的多是二手,乃至三手數據,研究部分靠的是閉門造車,文論演繹。先有了結論,再去論證,扣上帽子,最后提出一些永遠正確的建議。
    ? ? ? 例如,中國率先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后,多家智庫圍繞這一提法做了汗牛充棟的研究,指出新型大國關系新在哪里,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在哪里。但沒有一家對不久后中美貿易戰的可能、規模和烈度做出任何有價值的預測和前瞻性分析。你們預測錯了也比說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更讓國人放心。
    ? ? ? 我們的智庫往往是國家遇到難題,再去找分析問題的緣起和對策,永遠被形勢牽著鼻子走,但又永遠正確。
    ? ? ? 國內問題叢生,卻罕見我們的智庫對醫療、藥品流通、教育、住房、農村和土地等棘手問題的有價值的研究。疫苗丑聞背后是國家信用危機,翻翻有幾家智庫做了藥品安全的相關研究,提出了怎樣的有價值的建議?沒有。很多智庫習慣于走高大上路線,但對于國內治理的很多棘手問題,缺乏熱情。不好整,干脆就不整了。
    ? ? ? 智庫缺少做獨立深入研究的核心團隊。
    ? ? ? ?有多少家智庫敢于明廚亮灶?讓公眾看一下除了那些走穴的學者和名家撐門面,它們到底有多少核心的研究人員?有多少獲得一手獨家調查數據和資料的渠道?
    ? ? ? ?搞社會科學研究,如果你的數據和資料是從國外機構網站上扒下來的,如果是從政府機構找來的,那么你就沒有獨立性和獨創性可言,無非是人云亦云,炒冷飯罷了。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捫心自問,你們真有發言權嗎?但卻占據了大量的傳播資源和渠道。
    ? ? ? ?很多西方智庫在和中國智庫打交道的時候抱怨,很少有中國智庫提供英文研究成果,即便有也是中國英語,看不懂。其實很多智庫的研究成果如果真變成地道的英文放在國際上,難免丟人現眼。漢語就是它們的鎧甲,富了很多人。有知名智庫學者在國內標榜與國際知名學者對話時把對方說到啞口無言,但其對手在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卻表達了相反的意思。也曾有知名智庫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及,到處飛,哪有時間做研究,他說在飛機上??!
    ? ? ? 智庫成為資方的代言人,缺少公共性和職業精神。
    ? ? ? ?某種程度上,智庫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智商。但智庫也是生意,之所以和公司還是兩回事,就因為它們還是要顧及學術規范、人文關懷和公共價值。政府辦的智庫為政策背書,企業財團辦的智庫為自己的利益集團搖旗吶喊,智庫成了門面和公關部門的外延。如果是在市場環境下,智庫必定有優勝劣汰。大放厥詞的研究員必定會大幅減少。但中國的智庫只見成立,很少倒閉。即便有的已經名存實亡,依然掛著名號,占著坑,成了僵尸智庫。
    對于那些公共資金養活的智庫,有必要做到財務公開,讓納稅人看看你們花了多少錢,做出了怎樣的研究,這些研究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 ? ? 戰國時代,以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為代表的“士”的階層堪稱智庫雛形。他們無不與權力和資本保持著謹慎的安全距離。他們深知,距離沒了,他們也就沒了價值。但當下很多智庫最熱衷的就是與政治和資本拼命拉近距離。智庫,一個名利場。
    ? ? ? 今天大國崛起,我泱泱華夏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庫,而不是油頭粉面的“吹鼓手”和百無一用的“馬后炮”。

    這些年,我數次聽胡鞍鋼教授授課或者講話。其實,胡教授還是有東西的。至于“超美論”,不能全怪他,是社會科學研究整體學風浮躁、浮夸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氛圍中,一不小心說了過頭話,不奇怪。人貴在知錯能改,倘能如此,胡教授還能發揮余熱,清華的國情研究還有未來。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