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干旱,是澳大利亞有歷史記載的第二炎熱的夏季,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此前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澳大利亞頻繁出現的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
澳大利亞史上的“干旱說”
澳大利亞第一任殖民地長官菲利普船長曾在探險日記中寫道,踏上澳大利亞土地“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感覺,悶熱的空氣中仿佛可以聞到雨、泥土、桉樹的味道?!敝参餅车臍夂蚝陀啾扔袃蓚€顯著的特征:日照強烈,降雨豐富。但刻畫澳大利亞干旱狀況時的一個特點:所謂“干旱”,其參照的是農業干旱的標準,更確切地說,是英國農業的標準。更重要的是,作為被考察的對象,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在殖民過程中迅速變化,主要表現為移民對于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地區生態的破壞,“干旱說”的論斷實際上掩飾了殖民者造成的環境惡化;另一方面,跟隨移民艦隊一起登陸澳大利亞的探險家、地理學家、記者與殖民地委派的科學官員成為掌握科學話語權的少數團體,控制著殖民地的知識生產和傳播。隨著“干旱說”的反復傳播,其話語力量不斷得到強化,最終成為不可辯駁的常識。
上世紀六十年代,澳大利亞學者B.R.戴維森的著作《澳大利亞:潮濕還是干旱》的出版曾經引發了農學、地理學等相關學科學者們激烈的論戰。此后盡管“干旱說”備受質疑,但澳大利亞的干旱一直是一個需要被克服的敵人。這是因為澳大利亞位于南緯11度與39度之間,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大部地區屬熱帶、亞熱帶。在澳大利亞內陸,每年1月的炎熱與非洲撒哈拉沙漠相似,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陸,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干燥的沙漠,能作為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僅僅只有 26萬平方公里,所以澳大利亞超過90%以上的人口,都在沿海地區。
干旱肆虐和威脅澳大利亞農業安全
澳大利亞歷史中有記載的唯一一次,比2018年還要干旱的記錄是在1902年。當時第二次布爾戰爭剛結束,婦女剛獲得新南威爾士州和聯邦選舉的投票權。而時年干旱情況非常嚴峻許多州的農業幾近枯竭。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2018年8月以來發布的消息稱,包括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等在內的大片地區,已連續15個月降雨量低于歷史平均水平,正在經歷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二次嚴重的干旱,而且旱情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持續。
久未緩解的干旱嚴重威脅澳大利亞的農業安全:一是由于降雨減少,農民面臨干草和牲畜飼料不足的問題。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罕見的持續嚴峻旱情困擾著澳大利亞多個產糧地,2018—2019年度的冬糧減產已成定局。對此,糧農們一籌莫展;二是嚴重的干旱天氣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澳大利亞農業研究所近期發出警告,蔬菜、肉類和加工食品等商品的價格將會飆升。據有關部門預測,認為2018年小麥產量將低至1300萬噸,為近10年來最低值;三是由于干旱,給畜牧業和動物帶來生存的威脅。干旱致大量鴯鹋涌入內陸求生,越來越多的袋鼠在被迫成群結隊進城覓食。在首都堪培拉,許多袋鼠穿過市區,甚至出現在運動場和居民的庭院,尋找食物。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因此不得不放寬限制,允許當地農民捕殺更多袋鼠,以防止袋鼠與牛羊搶食牧草。有無人機拍攝的一段視頻最近在澳大利亞社交網絡上火了,1300頭奶牛正瘋狂地奔向一輛水車“搶水喝”,全球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澳大利亞社會正常運轉將面臨嚴峻考驗
目前干旱天氣仍盤踞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道稱,在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口激增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澳大利亞的飲用水儲備有可能會在10年內用盡旱情也引發了澳社會擔憂。民眾擔心旱災導致農產品減產、直接拉動城市消費價格上揚。有媒體報道,上一次澳干旱期間,面包和雞蛋的消費價格上漲了17%,蔬菜上漲了33%,水果上漲了43%。新南威爾士州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州,因旱情的影響,該州農民的抑郁癥和自殺率也明顯增高。屆時,不僅對農牧業,整個澳大利亞社會的正常運轉都將受到嚴峻考驗。
面對旱情,澳大利亞從政府到社會都行動起來,希望能幫助受災地區民眾,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澳大利亞時任總理除了親臨災區慰問受災民眾外,還宣布了一項政府1.9億澳元的救援計劃,遭受旱災的農民可獲得高達1.2萬澳元的補助。迄今,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的各項干旱應對資金已達5.76億澳元。各地方州政府也積極響應。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撥款6億澳元應對干旱,其中2.5億澳元用于農民貸款,農民可以一次性貸款5萬澳元,免息7年。該州還提供400萬澳元用于農民精神健康支持服務。企業也紛紛伸出援手。國民銀行、西太銀行、聯邦銀行等澳大利亞主要銀行紛紛設立專項貸款基金,為災民提供低息貸款。聯邦銀行向農民提供了200萬澳元捐款,最大連鎖超市沃爾沃斯公司捐贈了150萬澳元。很多慈善機構都積極幫助災民:農村援助會幫助農民采購日用品、旱災天使組織為農民提供食物、救濟包、商店購物券和畜牧飼料;紅十字會舉辦增加收入技能培訓活動;澳大利亞9號電視臺專門組織募捐活動,幫助災民渡過旱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