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收獲了新的豐碩果實,中俄務實合作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7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40億美元,同比增長20.8%。2018年上半年達到491.5億美元,同比增長24.8%,實現良好開局,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位,兩國全年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地方合作也蘊藏著巨大潛力,在兩國政府共同推動和兩國企業不懈努力下,將推動中俄關系邁上新臺階。
地方合作“由點到面、由面成片”不斷擴大
2018年9月11日,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在俄羅斯遠東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中俄兩國元首出席論壇,以進一步推動兩國地方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全面擴大和深化兩國地方合作,中俄兩國政府將2018年和2019年確定為中俄當地協作溝通年。目前,中俄地方合作在各領域務實合作保持強勁勢頭,機制有效運行、平臺牽線搭橋、領域日益拓寬、利益不斷融合、潛力逐步釋放,地方合作“由點到面、由面成片”不斷擴大,已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一大亮點。
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一大亮點,中俄地方合作蘊藏著巨大潛力。繼2016年中國長江中上游區域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合作理事會后,中俄兩國政府還成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掌管的我國東北與俄遠東及貝加爾區域政府間協作委員會,并于2017年舉辦了第一次會議。兩大高檔別對話協作機制,將中俄兩國附近類似區域連接起來,經過親近的溝通互鑒完成共同開展。這顯示出,“東北—遠東”“長江—伏爾加河”兩大機制日臻成熟,中俄地方合作正在呈現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地方合作互補優勢,實現合作精準對接
中俄地方合作由來已久,具有地理毗鄰優勢、涉及范圍廣以及運作方式靈活等特點,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省區發揮地理上鄰近優勢,加快互聯互通,對俄合作再上層樓。如以黑龍江省為例,2018年1到7月,對俄進出口總額達到63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1%。其中進口總額為5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5%,位于全國各省區之首。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很早就與中國在經濟、科技、人文等領域開展合作,區域內已有兩百多家中國企業。中俄雙方正著力打造陸海聯運國際交通走廊,包括“濱海1號”“濱海2號”,跨黑龍江公路、鐵路大橋,以及中俄歐班列等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大項目。
通過深挖互補優勢,突出地方特色,中俄地方合作正在實現精準對接。中國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已建立25對友好省州和城市關系,占中俄友好省州和城市數目的近1/5。具體來說,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俄遠東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有26家中資企業入駐遠東跨越式發展區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中國已成為俄遠東地區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在俄遠東地區落實的項目達28個,涵蓋農業、林業、建材、輕工、能礦、商貿等諸多領域,投資總額約40億美元。
用好地方合作機制平臺,創新地方合作載體
當前,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地方合作是中俄開展全方位互利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中俄地方合作激情迸發,勢頭強勁,締結了140對友好城市及省州,基本實現地域全覆蓋。已舉辦三屆的東方經濟論壇,就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提議成立、旨在推動包括俄遠東地區在內的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新平臺,也是中俄兩國深化和擴大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中方每年均派出大規模的商務代表團參加東方經濟論壇,2018年的規模更大、級別更高,商務代表團總人數超過千人。
2018年9月11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中俄地方領導人對話會上,中國9個省區和俄羅斯13個聯邦主體的負責人參加會議。此次會議不僅與會人數眾多,而且會議內容含金量高,會議透露多項最新合作成果;通報大橋、公路等基建項目的施工進展情況;公布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多項數據。以遠東區域協作為例,我國一直是遠東區域第一大交易同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國。據俄方計算,遠東區域2017年對華交易額達77.7億美元,同比增加27.5%。今后,中俄地方合作應認真貫徹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實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達成的各項成果,推動兩國各省州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一是用好現有的中俄地方合作機制平臺,探索創新中俄地方合作的新載體;二是持續改善中俄地方合作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落地;三是密切兩國人文交流,切實筑牢中俄地方合作人文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