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楊望  >>  正文
    楊望:中國消費新周期啟示錄
    楊望
    2018年09月17日

    房租攀升,拼多多崛起,以涪陵榨菜、康師傅方便面為代表的低價商品業績大增,一時間,消費新周期的出現引發不少討論。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2018年1至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出現了0.9個點的下降,創下2003年以來的增速新低。消費增速的趨勢性下降似乎驗證了大眾關于消費新周期的判斷。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代關口,市場上所謂的“消費新周期”實則是當前消費觀念、消費群體全面提升的表現,兩者應屬于對立統一的關系。

    消費供需多元,非必需消費品主導新周期

    以非必需消費品逐漸主導我國的消費新周期。

    第一,低價商品市場的興起來源于供需兩端的影響。從消費者的角度,消費行為的變化不僅受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對社會、心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反應敏感。在消費訴求日益多元化的當下,消費標的不再只瞄準消費金額,而更青睞于高性價比的商品。從銷售廠商的角度,近兩年食品類快消公司產品的全面升級實則是應對外賣產業崛起的一場突圍,其中既有康師傅、涪陵榨菜一類把握市場風向成功轉型的盈利者,也有半年報虧損超5000萬的香飄飄,非必需品的消費仍然主導新一輪的消費周期。

    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消費品市場發展水平與規模的統計指標,但并不能完全代表消費,其統計口徑僅包括實物性商品消費,而不包含服務性消費和虛擬消費。從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來看,近5年來食品煙酒與服裝市場消費有向交通通信、教育文娛、醫療保健類別的服務性與虛擬性消費領域轉移的趨勢。

    因此,在當前消費增速趨勢性下降的情形下,更值得關注的是長期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

    消費格局升級,驅動經濟效應顯著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歷經三次消費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155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262億元,年均增長15.0%。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消費升級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引領下帶來了居民消費習慣與日常消費場景的全面變革。

    從消費商品結構來看,食品、服裝類基礎生活必需品占消費總額比重顯著降低,家電、汽車等象征消費升級的耐用品增速較快。以衡量基本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為例,按照傳統的國際經驗,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國家,低于30%為發達國家或者富足國家。而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來,恩格爾系數的變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消費層次由溫飽向全面小康的轉變。

    從整體消費結構來看,消費形態逐漸由物質型向服務型轉變。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目前包括旅游、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在內的服務消費已經占到了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40%以上。

    區域結構改善,農村表現亮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972億元,是1978年的64倍,年均增長11.3%。2013-2017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2.9%,年均增速比城鎮消費品零售額高1.8個百分點。農村地區消費的高水平增長,緩解了市場長期存在的城鄉發展不均衡現象。
    政府和市場主要通過兩方面施力改善消費區域結構分化。

    一是幫助農村消費品走出去。國家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等專項扶持政策,健全農村商貿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高了農村市場的流通性和開放程度。此外,2017年全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5.8%,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5.4%。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應用,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農商協同作用,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成為打造農村網絡銷售生態的首要目標。

    二是不斷豐富農村消費生活。網絡購物憑借操作簡單,產品種類繁多,價格優勢明顯等特點迅速打通農村“長尾”市場。加之農村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民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普遍提升。拼多多一類的電商崛起,從用戶群體的分布中反映出消費升級的擴散效應。拼多多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滲透率從2017年2月的2%提升到2018年1月的25%,目標市場的下沉不僅為其帶來廣大的客群,更為這部分用戶帶去更新穎的消費理念、更實惠的消費機會,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逐步釋放。

    尤其在今年,資本市場表現疲軟,進出口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成為首要驅動力。2017年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而資本、貨物與服務凈出口貢獻率則分別占32.1%和9.1%,預計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將繼續得到鞏固。

    (作者: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玲寧)

    【責任編輯:管理員】
    楊望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