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已在中國烏鎮連續舉辦五年,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當今世界數字經濟代表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推動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引發生產關系重大變革,正成為重塑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
數字經濟帶來中國發展機遇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數字經濟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產業部分,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二是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即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質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通過《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創新增長藍圖的一項重要議題。
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豐富要素供給,以網絡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產出效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意義重大,機遇難得。數字經濟是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型經濟形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近年來,中國以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引發軟硬件等核心技術體系升級,深刻調整產業格局,帶來產業轉型的機遇。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是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帶來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機遇。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方興未艾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20.3%,顯著高于當年GDP增速,占GDP比重達到32.9%,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水平,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其中信息通信產業貢獻增強。2017年信息通信產業規模達到6.2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016的7.0%提升到7.4%?;ヂ摼W行業增加值首次超過基礎電信業,占信息通信服務業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7年的52.6%,成為信息通信服務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按照區域劃分,2017年,中國各省數字經濟規模穩步增長,但省際間差距有擴大趨勢??傮w上,各省數字經濟規模呈現自東向西逐級遞減的梯級分布特征。2017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等10個領先省市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從數字經濟規???,長江經濟帶地區最大,達到12.2萬億元,珠三角地區次之,為3.7萬億元;從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看,珠三角第一,比重已達到40.8%,京津冀次之,為36.7%。從數字經濟增速看,珠三角最快,同比增長21.7%。同時,數字經濟拉動就業作用顯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已達到22.1%,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
加快推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綜合來看,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面臨一些制約瓶頸。主要有:一是數字化基礎薄弱。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大多數中小企業仍處于2.0階段;二是平臺支撐不足。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實體經濟全要素連接樞紐、資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腦。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龍頭企業缺乏,核心能力薄弱;三是安全隱患突出。線上線下融合,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從虛擬網絡空間向現實物理世界蔓延擴散。一旦遭受網絡攻擊,嚴重威脅經濟社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四是數據安全有待加強。在“人人即商家、人人即媒體”的新環境下,由于準入門檻低,侵犯消費者權益,數據非法跨境流動等風險不斷增大,給傳統政府監管模式帶來新挑戰。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并將持續推進世界各國經濟高效、快速發展。展望中國數字經濟未來發展趨勢,需要從四個方面完善數字經濟的支撐環境:一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應用。除進一步加快網絡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外,尤其需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推廣和應用,實現“建平臺”與“用平臺”雙向迭代、互促共進;二是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數字化是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要著力解決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夯實數字化基礎、促進網絡化升級、推進智能化生產。大力發展智能工廠,加強企業間網絡化協同,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推動產品聯網與遠程服務,創新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三是完善政策環境。著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構建以《網絡安全法》為核心的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全面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數據、個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強要素保障。培養一批數字經濟企業家、科技和技能型人才,為數字經濟繁榮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保障。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提供定向貸款、供應鏈金融等服務。穩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加強政企數據對接和互動合作,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的數據共享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