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著外婆長大,天天看她手工縫衣服,只要她有一點點零碎時間,就會拿出針線笸籮,縫衣做鞋,所以我從小對女工也很喜歡。我的手指細長,指尖向外翻翹,外婆說我長著一雙做女工的好手。
外婆給六代人做過衣服,向上做到她的爺爺,向下在我的兒子出生前十年,就為我兒子做了一件月子娃穿的小棉衣。外婆一輩子只穿自己手工縫制的衣服。她的上衣是斜襟的,她稱之為大襟衣服,小立領,手工盤扣,材質是純棉或真絲,夏天是灰色和白色居多,冬天是黑色和藍色為主。她的鞋子也都是自己納鞋底上鞋幫。我小時候,她干活時,我總是纏著她,她就給我一根繰(qiao)好的小布條,教我做盤扣,可惜,那時只顧玩,并沒有學會做盤扣。外婆去世后,她那一代洛陽老城里的老婦人們穿著大襟上衣一起圍坐在四合院里做衣服的場景連帶著她的手工制作技藝,就成為我腦海中舊年代的老記憶。
關于男人們的長衫,除了民國的文人留下來的照片和魯迅筆下孔乙已之外,我本身是沒有現實的記憶了。中學時,讀過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里的“衣裳”一章,里面仔細對中國長袍和西裝進行了對比。梁先生寫到“中裝有一件好處,舒適。中裝像變形蟲,沒有一定的形式,隨著穿的人身體變。脖子上不用戴枷系索,褲子里面有的是生存空間,而且冷暖平均。。。這鐘形長袍是沒有差別的、平等的、一律的遮掩了貧富賢愚?!?/span>
德云社興起之后,相聲演員們恢復了侯寶林那一代大師們穿長衫說相聲的傳統,迥異于穿西裝說"虎口脫險"的相聲大師。正如梁先生所說這鐘形長袍是沒有差別的、平等的、一律的遮掩了貧富賢愚。因此,無論高矮胖瘦的德云男子們,穿上長衫后,都有了一股子身份感,將觀眾們瞬間帶入戲中??墒橇合壬€說“男裝之遮蓋身體無微不至,僅僅露出一張臉和兩只手可以吸引日光紫外線”。因此,臉和手長得好不好看,成為檢驗男子穿長衫好不好看的唯二標準。梁老先生怎么說得這么好呢?真說到我心縫里去了。
按照此唯二標準,目前德云男子們中能當選長衫代言人的人,非張云雷莫屬呀,臉盤小,手型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張云雷穿上長衫后,上面是一張精致的小臉,下面是一雙美手,可嚴肅認真,像小先生,也可賣萌耍賴,似家中頑童。
后記:我專門請教了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副館長楊源女士,她告訴我上圖中這件黃綠色長衫是標準的立領大襟長衫,還特意告訴我這個顏色叫秋香色。頭一次聽到這么美的顏色名字,真驚艷,在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