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小學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大部分人應該曾經或將要思考這個問題,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為人父母,關心教育,其中也包括我。
周一下午五點,孩子們都放學之后,我帶著這個問題,在楊芳校長并不大的堆滿了書和報刊雜志的辦公室里對她進行了專訪。
楊校長身著深藍色的一條裙子,頭發整齊地扎在腦后,笑容甜甜的,干凈而親和。她今年4月3日來到復興門外一小做校長之前,在進步小學已做了八年的校長。
我開門見山地問她,一所好的小學應該是什么樣子。我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好”的定義都不一樣,同時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常常問題聽起來足夠普通才能意外得到精彩的答案。
楊校長說,“一個好的學校,應該讓孩子們特別愿意來上學?!?br /> “它應該是安靜的、安全的、并且有吸引力的?!?/p>
當我剛想要她展開講怎樣做到有吸引力時,楊校長繼續說道:“學校里應該有漢字,所以我在進步小學的時候在學校里裝裱了中國書法中各種字體從篆書、隸書到楷書的’進步’這兩個字,讓孩子們從小就被優美的漢字感染?!?/p>
“學校里應該有自然,所以來到復興門外一小,我讓孩子們種植蔬菜,讓他們體驗播種和收獲,感受植物的生長;校園里還應該有花,讓孩子們看到花開花落,懂得一年四季輪回的美。我跟他們說,我們人每個季節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大自然也是一樣的,每個季節都穿著不同的衣裳?!?/p>
我已經被楊校長描述的畫面所吸引,沒有再發問,看著她明亮的雙眸,靜靜地繼續聽她講。
果然,校長說出了我沒曾想過的一個畫面:“學校里還應該有孩子們的作品。而且是每一個孩子的作品,哪怕是不美的,笨拙的,不那么好看的,也一定要在學校里找地方展示出來?!?/p>
我被“每一個”打動了。我在九十年代上的小學,在我的記憶里,兒時自己的作品常被展示在學校大門內的櫥窗里,作文、畫畫都常常被展示,那是因為我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只有作文和美術作品得了高分,才會被展示。大部分同學在六年的小學生涯里,是沒有得到過像我那樣的肯定的。而楊校長說,即便是我們大人看起來不美的作品都要展示,因為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歸根到底,學校是屬于每一個孩子的,不是老師的,不是家長的,而是孩子們的。
“一所好的小學,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是一個精彩的個體?!?/p>
明年,楊校長就從事教育行業整三十年了。從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師,做到學校中層,副校長,校長。她曾經在金融街一個滿是打工者孩子的只有三百多學生的小學做過校長,她去了之后發現,學校雖然很小,在其他方面表現平平,但是科技教育和節水的理念做的特別好。于是,她把語文課本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所有有關水的古詩詞刻在了石板上,布置在校園里。因此,這所小學里的孩子們對“水”有著更多的情感和認知。
“那時候形成了我的教育觀:每所小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教育也要做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p>
復興門外一小的特點是什么呢?這里有一個已經成立二十七年的管樂團,一直聘請專業的老師為孩子們上課,排練。學生們從一年級進校開始,老師就會默默觀察,根據每個孩子身高、興趣、天賦等不同的特點為他或她選擇一種樂器,之后會進入小班排練,一直訓練到五六年級就可能會進入全校三百人的大團,進而進入七十人的演出團。
就在2018年的年末,校長和學校的老師們為這個團組織了在北京音樂廳一場正式的音樂會。是這個團成立二十七年來第一次在音樂廳演出。我去采訪那天,到了之后在孩子們的排練廳坐了一會兒,他們等待自己的老師來之前一直圍在我身邊,“老師你是來做什么的呀?”,“老師,我怎么沒有見過你?”,“老師,記者是你的工作嗎?”
我絲毫看不出他們的緊張。我問說排練辛苦嗎?他們你一嘴我一嘴地說:“不??!”
我想起孩子們的樣子,問楊校長:“為什么要給孩子們組織這場音樂會?”
楊校長說:“希望通過音樂會,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更有凝聚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相對于別的有更專業樂團的小學,我們學校的孩子們沒有過在音樂廳表演的經驗,所以,只要他們上場就已經贏了?!?/p>
“藝術教育對于學校來說,非常的重要。一旦孩子喜歡上了藝術,他的人生就會飽滿起來。以后當他孤獨的時候,他就可以擁抱藝術來溫暖自己?!?/p>
“如果有一天,您離開復興門外一小,您想留下什么給這所學校?”我問。
“我想留下很多溫暖的故事,比如,20年之后,我的學生回憶起來,我十歲那年的12月18日,在北京音樂廳有過一場演出;我九歲那年的9月3日,我的小學有了自己的食堂,炒的是我們自己種下的菜……”,楊校長說這些的時候,興奮和幸福的表情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后長大成人的學生。
采訪結束后的第三天,學生們有了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在音樂廳的演出。晚上十點,我發信息問楊校長:“您的目標實現了嗎?”
她很快回復我說:“演出圓滿成功,效果很好,以后每年都會辦?!?/p>
在我心里,比演出成功更重要的是,這些臺上的孩子在二十年后想起這場音樂會,會是個很溫暖的故事。
關于作者:杜娟,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