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賓語  >>  正文
    賓語:菩提花開嶺南香 ——《六祖壇經》與走向世界的六祖慧能禪法
    賓語
    2019年01月11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性不動,于行住坐臥中。念念自凈其心,自修自行。修行之心要,一切善惡莫思量,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明心見性才是真成就。在方便中體會真實。緣起性空的宇宙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體與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挫折,只要懂得轉念,情況就不一樣了。貪心是人性的弱點,貪心就是我們的根本煩惱。生命是永遠不死的。有病方知身是苦。即心即佛。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六祖惠能是中國禪宗歷史上一代祖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云浮新興縣是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圓寂地,他的《六祖壇經》更是蜚聲海內外。

    《六祖壇經》,是由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錄而成的一部經典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人寫成的佛經,也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學術界共同稱之為經的禪宗著作。毛澤東評價《六祖壇經》的核心是六祖的敢于突破,自成一脈的精神,稱贊《六祖壇經》是“老百姓的”。

    籌劃5年、投資3億,匯集一批國家級的主創團隊、修改30多次傾力打造的全球首部以“禪宗”為主題文化的情景體驗大型實景演出劇目《六祖大典》自2018年5月正式公演以來,反應強烈。這是廣東第一臺大型的實景演出,是一臺禪文化與嶺南文化充分交融的、接地氣的大戲,深受各界的關注及民眾的歡迎。

    《六祖大典》選擇了六祖惠能一生中精髓的部分進行創作,演出分為禪域、禪脈、禪緣、禪音、禪法、禪境、禪圣、禪悟八個篇章。228個鈴鐺組成的巨大禪音墻數十名僧侶打扮的演員手捧蓮花燈緩步登梯,拉開了六組惠能傳奇一生的故事,長達60米、高達8米的禪脈隧道神秘變幻的3D全系投影技術通過高科技的聲光電感受雪飄雨落,感受花開落葉,開合面寬達45米的《金剛經》屏風和高達9米的推拉佛手氣勢雄偉壯觀讓人眼前一亮,為之震驚。聚合可旋轉、可升降的9組菩提樹極具禪意的大型現代藝術裝置,創造了多維的視覺載體。

    最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出全球首個的360度旋轉可開合的水上蓮花劇場,蓮花舞臺的花瓣緩緩盛開,整個舞臺變換著不同的燈光顏色,既美麗又圣潔。在蓮花舞臺觀看表演,舞臺會自動旋轉,全景視角切換,科技感與莊嚴感十足,演出演員眾多,服裝量非常大,超過了一般演出的幾十倍。華麗驚艷的《盛唐樂舞》來展現大唐歌舞升平的繁盛,氣勢如虹的《渡舞》是強調信仰的本質是生命的力量的寓意,和《雨打芭蕉》力求將極具嶺南特色的民俗風情融入到惠能對家鄉與故土的眷戀所蘊含的一種意境。

    整個觀演過程集最新舞臺技術,與舞蹈的編創、劇情設計融合,創新設計所建造的室內外結合的動態建筑讓觀眾從外到內,再由內到外,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會呼吸”的演出空間,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官體驗,如同在進行一場自我禪系修行。是一場極具創意、創新的禪意演出凝神聚氣的視覺營造。500多位專業演職人員,融合了最新的現代光影技術,生動的演繹了六祖惠能求法、得法、弘法的傳奇一生。演出采用行進式的觀演形態,一步一景的場地構思跟隨六祖惠能走進禪宗圣域,跌宕起伏的求佛之路上領悟著禪宗文化的精髓,每一幕都令人嘆為觀止,整個演出行云流水,亦真亦幻,穿越時空。

    主創人員介紹,中國的實景演出走過了15春秋,全國與旅游線結合的演出有200多臺,誕生于2018的《六祖大典》,可以算作世界級4.0版。

    慧能在成祖前與無盡藏尼的對話和初見五祖弘忍時的機鋒對接,無不反映出慧能過人的睿智,他的名言“下下人有上上智”恰好是其本身的寫照。

    嶺南文化,或更具體一點說嶺南的佛教文化,對慧能成佛的影響是至深至巨的。一直被視為文化沙漠的嶺南,但如就佛教文化而言,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卻是先進的地區之一。早在東漢至三國時,中國第一個佛教大小乘兼修的僧人康僧會、第一部兼論大小乘經義的漢傳佛教著作牟子的《理惑論》、第一本大小乘結合的譯著《法華經》等就誕生于嶺南。而西竺僧人和佛經從海路入華,必先抵嶺南而后北上,如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羅、真諦、菩提達摩等高僧無不如是。尤其是被視為中國禪宗初祖的菩提達摩在廣州西關登岸,至今仍有“西來初地”圣跡存世。六祖慧能剃度出家的光孝寺,是嶺南佛教和譯經中心,其中,慧能受具足戒之戒壇、在菩提樹下剃度和開演上乘的那棵菩提樹均是印度僧人所建、所植……嶺南實際上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個重鎮。

    在慧能生活的新州,隋唐時期雖是窮鄉僻壤、流謫之所,佛教文化卻異?;钴S。據地方志所載,小小的新州有佛教寺院達20多所;慧能出生時,就有和尚上門為他起名;慧能在縣城賣柴就聽到人們念《金剛經》,而這部經還是從湖北黃梅五祖那里傳過來的?;勰鼙鄙锨蠓ㄍ局?,在曲江聽無盡藏尼誦《涅槃經》,在樂昌聽慧紀禪師念《投陀經》。

    嶺南人那種敢說敢為、吃苦耐勞的特質,也影響著慧能的成長和成功。初見五祖時,五祖問他來這里做什么,他說是來“做佛”而不是“學佛”。這“做”與“學”一字之差,卻折射出他敢字當頭的直率和底氣。他在五祖寺八個多月,為了求得佛法,身背石頭舂米,致腰被磨損生疽也不顧,體現了嶺南人為求真理而忍辱負重、艱苦卓絕的勇氣和精神?;勰芤簧呤?,除了在五祖寺八個多月,都是在嶺南度過的,是嶺南文化孕育出六祖慧能這位偉人。對此,王維在為六祖慧能撰寫的碑銘中,有中肯的判語:“眾生為凈土”、“世事是度門”。這“眾生”和“世事”就是慧能取之不盡的文化之源。

    慧能“即心即佛”的佛性觀、“頓悟成佛”的修行觀、“自性自度”的解脫觀以及打破偶像崇拜、反對拘泥文字、反對坐禪念經等主張,不僅是中國佛教的一場革命,而且已超出教界,影響著中國文化思想的發展進程?;勰艿乃枷雽χ袊蚊骼韺W——以張載、王廷相、王夫之為代表的氣學、以二程和朱熹為代表的理學、以陸九淵、王陽明、陳白沙為代表的心學——的影響至巨至深。所以有人認為:“慧能第一個在中國文化史上完成三教合一,宋明理學是第二個完成這一工作的,可以說是步慧能的后塵?!?

    慧能的禪法對中國的詩歌、繪畫、書法、舞蹈、音樂、建筑風格等文學藝術的影響也是深遠而廣泛的。以禪入詩、入畫、入書、入舞,詩僧、書僧、畫僧、樂僧以及佛教建筑風格,成了唐宋以降中國文學藝術的亮麗風景。

    打破偶像崇拜的六祖慧能反而成了嶺南人崇拜的偶像,于是,不管是世居嶺南還是客居他鄉的嶺南人,都把六祖慧能視為維系嶺南人血脈的有形和無形的紐帶。在清代“湖廣填四川”移民大潮中入川的粵人及后裔,他們的同鄉會館絕大部分以 “六祖廟”、“六祖會”命名,而廣東眾多的海外華僑華人中,也多祭祀六祖, 嶺南移民和海外僑胞對六祖慧能的祭祀,鄉賢的情感成分遠超宗教崇拜的元素。實際上,六祖慧能成了維系、凝聚鄉情、團結鄉人的一面大旗。

    慧能他的“人間佛教”、“生活禪”是直面大眾、直面社會、直面現實的?!胺鸱ㄔ谑篱g,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要求人們在現實中尋求佛法;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行住坐臥、吃飯、砍柴、擔水、勞作皆修禪;因此,在家也可以修禪,不一定要到寺廟去。這就是六祖慧能倡導的“生活禪”——在生活中修禪,在修禪中生活。禪修的功用在于對人的心靈的凈化,而不是表面的功夫?!×婊勰芩鶑娬{的“心誠”、“心善”、“心好”、“行直”、“行善”、“積德”以及孝、義、忍、讓等等這些以人為本、以心為先,給人以終極關懷的理念,不正是當下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嗎?于此,其意義善莫大焉。

    六祖慧能的禪法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唐末會昌滅佛活動中其他宗派相繼衰落后,它卻一枝獨盛,歷千余年而不衰,至今仍生機勃發,就在于它得到廣大平民百姓的擁護,是勞動人民的佛教。

    禪宗傳入日本始于8世紀,至鐮倉時代(1192-1333年)才真正發展起來,慧能南禪法系的臨濟宗、曹洞宗和黃檗宗在日本的相繼興盛,帶動了日本禪宗流派的勃發,達20多個,成為中國禪宗在域外影響最深、最廣的地方。

    禪宗對日本的影響,不僅限于教界自身,而是整個日本文化和大和民族的日常生活。如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服飾等無不閃爍著禪光。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曾文教授說:“禪宗傳入日本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鐮倉時代(11-14世紀)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武士占支配地位的社會政治制度。禪宗及由禪僧為主要媒介的宋學的傳入,為確立協調朝廷(公家)幕武(武士)和佛家(寺家)的倫理觀念,發展日本民族文化起了積極作用?!?

    六祖慧能禪法走向世界的另一個表征是《六祖壇經》在世界的傳播。自1930年黃茂林英譯《六祖壇經》先后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開了英譯《壇經》之先河,到目前為止,已有12種英譯版本。除英譯本外,還有韓、日、法、德、西班牙等文譯本。林光明教授在其譯本中說:“依佛經翻譯成外語的次數多寡排名……第一名當然是《心經》……排名第二的應該是非《壇經》莫屬?!彼{卡斯特教授也說:“《壇經》是西方世界最熟知的佛教經典之一?!?

    【責任編輯:管理員】
    多家重點新聞網站特約評論員、專家評論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