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經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0309萬億元,經濟總量再創新高,比上年增長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穩居世界第二位。這充分表明2018年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正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繼續穩步邁進。作為一名統計工作者,從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解讀中,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研判。
一、經濟總量連續兩年上臺階
縱觀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遇到的風險和困難逐步增多,我國國內改革發展的任務也十分艱巨和繁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這是中國經濟繼2017年突破80萬億元大關后,再次攀上新的臺階。經濟總量連續兩年上臺階,超過10萬億大關,且穩居全球第二位,初步估算人均GDP將接近一萬美元。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也凸顯了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健。
一是從經濟增速看:按可比價格計算,2018年GDP比上年增長6.6%。這一增速水平,超過了國際經濟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長不6.5%的預測,也實現了2018年初確定的“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而且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名列首位。更重要的是從820754億元到900309億元,僅僅一年時間,增量接近8萬億元,這是不小的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二是從經濟運行的“穩”來看:表現在物價、就業、收入等與民生相關的指標上。2018年全年,在供需趨于平衡、價格傳導、食品類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CPI比上年上漲2.1%,明顯低于3%左右的預期漲幅,表明物價水平總體平穩;三是從就業來看: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保持在4.8%至5.1%之間,實現了年初提出的低于5.5%的預期目標。從收入指標看,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快于人均GDP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二、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2018年,世界經濟復雜多變、起伏跌宕,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全球投資大幅下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盛行。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利用外資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特別是制造業利用外資增長了20%,占比達到30%。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在190個經濟體中我國排名比上年上升32位。
一是從進出口來看:201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比上年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數量增長,結構優化,進出口穩中向好的目標較好實現。外匯儲備在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二是從需求結構看,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在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這表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9%,較2017年有所放緩,但投資內部結構明顯優化,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三是從產業結構看,2018年,我國農業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雖比上年下降0.6%,但仍是歷史高產年,連續4年保持在65000萬噸以上。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個、2.7個和1.9個百分點,表明工業發展加快向中高端邁進。2018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7.7%,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2.2%。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國戰略性新興制造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都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光纖、智能電視產量大幅增長,網上零售額增長超過20%。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引領發展作用不斷增強,為中國經濟穩增長、擴就業,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抓住機遇期,2019年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世界銀行對201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預測為6.2%,低于2018年的6.5%,下調了0.3個百分點,這表明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國內的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2019年的經濟工作作出了明確部署,我們既要看到矛盾、困難、問題、挑戰和危機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機遇、光明和前景的一面,我們堅信2019年,中國經濟危中有機、穩中趨進,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從中國自身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也不會改變。至于月度乃至季度一些指標可能會發生波動,這也是在合理區間。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仍然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仍然具有較強的后發優勢、較大的發展空間;二是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足夠。在堅定不移的實行改革開放同時,將會陸續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繼續推進產業升級、積極擴大就業面、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深入推進城市化建設等多項措施,有助消除發展瓶頸,以刺激經濟增長;三是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F階段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實現中高速增長的巨大潛力,需要我們及時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著力構建能夠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對于我們而言,現階段最為關鍵的,就是要保持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四是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強化風險意識,采取五大措施,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加強心理研判引導市場預期、全面升級監測手段、中小微企業將獲更多政策支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處置僵尸企業不能半途而廢,總之要有底線思維意識,做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