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附近有個布騰村,26歲的索提拉從小就生活在那里,以前,索提拉一家靠務農為生,每年都靠天吃飯,一家八口人生活得非常拮據?,F在索提拉是諾曼蒂克(柬埔寨)皮具有限公司一名員工。她說:“現在家里變化很大,除了一個孩子上學,其余七個人都在特區工作,收入是以前的很多倍,日子越過越紅火,”索提拉家今年不僅僅蓋了新房,又添了2輛新摩托。
和索提拉在同一個工廠上班的宋簡答今年23歲,她說工廠經常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只要掌握了技術,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宋簡答每天能生產6-8個小型箱包,月收入最高時能超過220美元,這收入已經可以跟“白領”相比,對于以前從事餐廳服務的她來說是無法想象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設立讓21000名像索提拉、宋簡答一樣柬埔寨員工的生活發生了巨變。
西港特區大門(禹江寧 攝影)
西港特區,讓當地徹底變了樣
西港特區被柬埔寨王國首相洪森譽為“柬埔寨的深圳”。這既是當地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也是被寄予厚望的示范區。曾幾何時,這里還是一片無路、無水、無電、無網,最大落差70米的荒蕪之地,艱苦非常條件,西港特區公司全體員工克服種種困難,硬是將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塊投資熱土,成為柬埔寨當地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如今,特區首期5平方公里區域內已基本完成“五通平”,建有一個大型污水處理廠和178棟廠房,并配套建設了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和員工公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設施。截至目前,已有來自中國、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130家企業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這個平臺上實現了共贏發展,工業產值對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已超過50%。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對當地帶來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依托特區的發展周邊村莊及人民的生活也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據統計,2017年,西哈努克省人均GDP超過2000美金,在柬埔寨全國名列前茅。西哈努克省省長潤明多次稱贊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西哈努克省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當地人民的“飯碗”。
其中,距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最近的布騰村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十年前,布騰村大部分被樹叢覆蓋,村民主要靠種植農作物和打獵為生,基本沒有其他收入。而最近幾年,村民開始到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工作,極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同時,特區的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村子人口不斷增加?,F在,村民要么到區內工廠上班,要么在村里開設店鋪,做起了生意,原來的“窮鄉”變成了人們蜂擁而至的“寶地”。如今的布騰村,一條水泥路貫穿其中,沿街商鋪林立、人來人往,每天工廠下班時間,這里都是熙熙攘攘、人群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
西港特區內,每家企業都忙忙碌碌(攝影 禹江寧)
西港特區,讓中國創業者在這里實現了價值
服務于中國甚至亞太需要“走出去”的優勢產業的西港特區于2008年2月奠基,總規劃面積11.13平方公里,這個由紅豆集團等中國企業聯合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搭建的“投資東盟,輻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資貿易平臺, 在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同時,加速柬埔寨的工業化進程,實現共贏發展,開創了數個“第一”:柬埔寨政府批準的最大的經濟特區;西哈努克省發展最好,就業人口最多的經濟特區;第一個簽訂雙邊政府協定確立法律地位的合作區;第一個建立雙邊副部級協調委員會促進機制的合作區;第一個聯合中國高校培養留學人才的經濟特區。
西港特區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與柬埔寨經濟發展階段性需求有效對接的一個縮影。8年前,當第一批中國創業者來到西哈努克港,這里還是一片荒蕪。實際上,西港特區開發伊始,僅僅是前期土地的收購便遇到不小的困難,“特區11.13平方公里土地分屬于柬埔寨300多個地主,需要一尺一尺丈量、一家一家談判。當地土地所有者不相信GPS測量儀,有時一塊土地需要重復丈量3遍以上?!蔽鞲厶貐^公司總經理曹建江不無感慨地回憶道。
工人們都在忙碌著(禹江寧 攝影)
在中柬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港特區發展迅速。在基礎設施方面,西港特區做到了“五通一平”。即平整土地、修筑道路、拉接電網、布排水管、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等。2018年年底,當我們到達西港時,看到園區內每家企業都忙忙碌碌。紅豆國際制衣廠是最早入駐西港特區的中國企業之一,2011年便在西港特區建立起了工廠,當地主要負責自主紅豆品牌的西褲的生產。去年開始,紅豆國際制衣廠轉型做外貿加工,承接法國、日本等國服裝品牌的加工。廠房內的設備都是由國內運輸過來的,與國內在一個技術水平。而國內人工、房租等成本的上升是公司轉向柬埔寨的主要原因。
從江蘇南京到柬埔寨利恒箱包公司擔任總經理的邵小葉告訴中國日報記者,該公司2014年11月落地西港特區,總投資100多萬美金,招聘和培訓員工花了兩個月,2015年1月開始營業,目前年生產鞋一百多萬雙,箱包70萬只,所有產品都銷往歐美,柬籍員工每月可以收入240美金至260美金。邵小葉開心地說,由于柬埔寨人力成本低,園區又免稅,所以企業從2018年5月起開始扭虧為盈,未來還計劃再追加投資,擴大生產。
諾曼蒂克箱包公司是西港特區內最大的企業,總投資四千多萬,目前公司員工有1300多人,公司有自己的品牌,也為歐美箱包品牌提供貼牌服務。一年可以生產箱包三百多萬個,每年產值兩億多元,每月僅員工工資就要支出六十多萬美金。2012年該公司就在西港特區買地建廠,一共買了五十畝地,總經理謝運輝說這幾年僅地價就增值很多。
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點建設板塊,柬埔寨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經濟特區內的企業較大幅度的減免和較長年限的優惠期。企業在投資西港特區以后,從注冊到建廠,再到投產和貿易,各個環節手續繁雜。而西港特區擁有“一站式”行政服務窗口,西港特區公司總經理曹建江介紹說,西港特區公司引入了柬埔寨發展理事會(CDC)、海關、商檢、商業部、勞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務窗口,所有手續都可以在經濟特區內完成,還建有培訓中心及招工平臺,進行人才的技能培養和輸送,為企業節省了時間成本和人力、財力成本。聯合無錫商院共同開展培訓工作,培養產業工人;成立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這些服務實實在在解決了入駐園區企業的后顧之憂,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在抓生產和抓市場上。
在我們的調研采訪中,我們發現企業最關注的就是成本低、能規避貿易壁壘、安全、便捷等幾個方面。西港特區稅收優惠與勞動成本的低廉、交通運輸及手續辦理的便利、產業集中的高效、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這一系列的優勢,都令其能夠全方位地幫助企業節支降本,爭取到更大的利潤空間。
西港特區的地理位置也很有優勢。柬埔寨位于東南亞交通樞紐位置,是中國的長期友好近鄰,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沿線國家。特別是位于柬埔寨南部的西哈努克省,瀕臨泰國灣,其港口是柬埔寨唯一的出???。西港特區就坐落于西哈努克省,緊鄰柬埔寨4號國道,距西哈努克國際深水港及火車站12公里,距西港國際機場僅3公里,海陸空交通便利,它所處的柬埔寨擁有東盟自貿區龐大的市場,為“走出去”的企業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西港特區這片投資熱土已成為投資柬埔寨的熱土,投資者們不僅僅可以享受政策的優惠,而且環境的改善、國內辦園區的經驗,也讓投資企業樂于不斷追加投資。柬埔寨利恒箱包公司總經理邵小葉告訴中國日報記者,該公司已經決定再建二期廠房。
在園區內生產的箱包大多出口歐美國家(禹江寧 攝影)
澆樹澆根,做中柬友誼的使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西港特區公司總經理曹建江多次引用這句話來表達他的心情。在開發建設中,西港特區公司始終踐行“八方共贏”的發展理念,即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環境、社會(社區)等八方建立共贏關系,將發展成果惠及當地。
曹建江說,十年艱苦創業,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在為當地提供21000多個就業崗位的同時,時刻不忘從根本抓起,通過語言和技能培訓,幫助當地人民真正實現從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
在創業初期,因為條件簡陋,師資缺乏,西港特區公司主動組織公司的青年大學生到附近的學校教當地人學中文?!袄蠋煛眰兌际窍掳嗪笞詭д彰髟O備、茶水,輪流到學校里義務教授中文。之后,為了給當地學生及村民提供更好的培訓,2012年,西港特區公司又聯合無錫商院共同開展培訓工作,截至目前,一共開展了十二期培訓,累計培訓人次2.55萬。如今在特區內克里爾沃特皮革供應柬埔寨有限公司擔任翻譯工作的陳秀麗便是在培訓班從零基礎開始學起的。陳秀麗父母是商販,父親不希望陳秀麗再走自己的老路,一輩子只是個普通商販。他看到特區周圍學習中文的孩子都有了好工作,決定支持陳秀麗去學習中文,而陳秀麗也確實不負父母期望,當上了人人羨慕的“白領”,獲得了較高的收入,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西港特區的到來,讓附近村民懂得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特區企業成為當地政府重點服務對象,中國人成了大家尊敬和樂于結交的朋友,而到特區內的企業工作,更是很多當地人的心愿。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設立讓21000名柬埔寨員工的生活發生了巨變(禹江寧 攝影)
西港特區公司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慈善活動。在2008年捐資254萬美元為當地修建學校;每年都向柬埔寨紅十字會捐款,救助社會弱勢群體;向當地災民捐贈大米、飲用水等,緩解貧困災民的燃眉之急;在“國際婦女節”向柬埔寨貧困婦女捐助蚊帳;捐資助學,向品學兼優學生捐贈書包,發動員工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配合中方控股股東紅豆集團為西哈努克省捐建市民公園,促進當地民生建設。同時,成立柬中友誼公益志愿者聯盟,發動更多的人開展扶弱幫貧活動,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及認可。
作為中柬兩國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還促進了兩國、兩省、兩地之間的友好往來,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2009年,無錫市與西哈努克市締結為友好城市,2018年,江蘇省與西哈努克省正式綿結為友好城市。在此基礎上,兩國、兩省、兩地以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為平臺,不斷加強在經貿、文化、教育、衛生、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在醫療衛生方面,自2015年起先后五次配合江蘇省政府派出的援外醫療隊在西哈努克省開展免費醫療巡診活動,使7900多名西哈努克省當地患者得到了診治。2017年,與無錫市衛計委、西哈努克省衛生局在特區內共建西港特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特區內的員工及周邊村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在教育方面,配合江蘇省政府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贈了40臺電腦,用于改善當地的教學條件;承建江蘇省政府捐建的江蘇-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學校電教室及教學用房,配合江蘇省體育局捐贈體育器材,配合無錫市教育局捐贈1200套衣服。另外,西港特區公司還聯合無錫市政府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贈了一批太陽能路燈,改善了四號國道行車條件。
從“走出去”戰略到“一帶一路”倡議,園區的發展得益于中國的發展。
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接見西港特區公司高層時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柬埔寨《2015-2025工業發展戰略》高度契合。這對西港特區意味著是一個新的歷史時刻,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西港特區公司總經理曹建江說:“在中柬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提質增速的新時代,全力打造特區2.0升級版,最終要建成300家企業入駐,8-10萬產業工人就業的配套功能齊全的生態化樣板園區,不僅要為國際產能合作搭建平臺,更要為深化中柬友誼架橋鋪路,貢獻力量?!?/p>
我們將拭目以待,看年輕的西港特區未來如何發展,看西港特區的建設者們如何把這個“一帶一路”樣板園區建設得更好。
關于作者:李映青,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