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趙建明  >>  正文
    趙建明:歲月流逝的獨墅湖
    趙建明
    2019年06月03日

    在蘇州葑門東南3.4公里處,有一片面積9.48平方公里的水域,叫獨墅湖,記憶中緊鄰黃天蕩,北通金雞湖,西接王墓湖,南連伊山湖,水網相通,繁衍生息,傳承了江南人的靈動和智慧。

    獨墅湖今生

    上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在我當兵走的頭幾年,祖國大江南北迎來黨中央實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獨墅湖所在區域被國務院批準與新加坡合作,建立第一個中外合作的國家級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孕育了獨墅湖的新使命。湖東北部沿岸區域是高等教育區,聚集了大批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為獨墅湖的人文氣息注入了最大的活力;北部是高爾夫球場,中途休息亭、十座各俱特色的橋梁,將蘇州的、江南的乃至中國的文化濃縮其中;西北部區域建有國家軟件和動畫產業的國際科技園,是年輕青春脈動的熱血創業團隊工作生活的理想港灣。

    曾經炊煙裊裊的獨墅湖畔,風雨中歷經園區25開放建設的蛻變,化作了包容開放、創新智慧、魅力宜居新城。如今的獨墅湖繡畫似錦,景物相生,水連天、水映城、城浮水、景寓色、人融景,美美與共。

    任何一個存在的事物,都有她的生命,過去、現在和未來相連,割斷了歷史,現在就失去了縱深,未來就成了無根浮萍。獨墅湖的發展變化也不例外。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一次偶然的地理變動,在姑蘇城外出現了一個湖泊——獨墅湖, 又名瀆墅湖、獨樹湖,景色秀麗,湖水清澈,為蘇州地區較大的淡水湖之一,曾是蘇州老版圖上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和漁業經濟資源聚集地,也是園區開發建設前湖泊流域附近農家漁民獲取可靠經濟來源的活動場所,還是那個智能玩具匱乏的年代、炎炎夏季兒童下河抓蝦摸魚戲水的野外棲息地。她的名字由來可能與一個有趣的蘇州民間故事有關。據說,在郭巷、東壇兩鎮之間有個湖泊,湖上有個姓費的老漁民,夫婦兩人終年都在湖里捕魚,盡管日夜辛勞,日子過得并不富裕。有一天,在湖里撈上來一根樹枝,做了鏟刀柄,說來也奇怪,鏟刀裝上新柄后,鍋子里的飯總是盛不光。后來就被村里的高財主知曉,就威脅老漁民,占據了鏟刀柄。因高財主貪心不足,還想撈湖里的樹枝,最后被水面出現一個大漩渦吞沒了。當晚,老漁民做了夢,夢見從月宮里落下來的樹枝,在湖底生了根,成了一棵獨枝樹。這消息傳開后,人們就把這湖泊叫做“獨枝湖”,后來叫白了,叫做“獨墅湖”。

    獨墅湖萬物滋養

    經過歲月洗禮的獨墅湖,早也褪去了原始的狂野,平添了幾分寧靜愜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賦予了獨墅湖新的生機,沿河建起了東吳寺及南北公園、獨墅湖濕地公園、白鷺園和獨墅湖教堂,成了廣大居民群眾茶余飯后閑庭散步的后花園,是一對對年輕情侶向往的婚紗照外景拍攝地。其中:白鷺園,因白鷺常在此棲息得名,是一座以植物造景與硬質景觀相結合,以“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環境營造出的高綠化覆蓋率的生態公園,園內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地形起伏、線條優美,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綠合理配置、季相分明、景色豐富。主入口景區噴泉景墻、樹池景燈,呈現出氣派大方的入口景觀;親水平臺處湖水與水岸相銜接,站在水岸邊獨墅湖景色盡收眼底,儼然一副水天相接、天高水闊的美景;臨水廣場的鋪地采用天然石材自然拼接,相嵌在草坪內,時而散置、時而規則、增加了幾分趣味,更增添了不少景色。無論晨昏,當你坐擁波光粼粼的水域,或者湖濱散步,或者靜聽濤聲與湖水星光為伴,都可享盡無限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傍晚時分,當太陽斜向天的一方,染紅了天邊的云霞,落日余暉里,荷葉蘆花輕輕搖曳,伴著迎面徐徐拂來的暖風,此情此景,煞是醉人。另外,獨墅湖教堂的建成與開放,又為蘇州廣大中外基督教信徒提供了一處高品位的活動場所,增加了文化元素,融合了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了園區的品質內涵。

    2001年秋,在建設獨墅湖隧道時,湖底東北部發現古井1379口,出土大量陶器碎片、陶井圈和井磚等,出土并修復完整器物155件,斷定為新石器時代崧澤晚期~宋代遺址,并在該遺址南發現一個古代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據此推斷,獨墅湖原來是姑蘇城外的一個平原,古人在那片土地上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北宋時期的某一天,地質變化——地震,平原凹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獨墅湖??赡軐⒉⒉贿d色于姑蘇古城文明的“獨墅湖文明”沉入湖底,直到1994年中新合作,現代化的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又重新發現了她。原來園區并非一夜之間就是經濟文化中心,她只是找回歷史的榮耀。

    時光流轉,古城區的人們到獨墅湖不再需要通過舟船,因為黃天蕩也消失了,孤寂的依然在那里默默地迎來送往。橫臥在獨墅湖上的“獨墅湖隧道”架起了古城區與高教區的橋梁,下穿蘇嘉杭高速公路橋,以高架形式向東連續跨越通園路、星港街、通達路,在高爾夫球場西南側落地繼而下穿,以隧道形式穿越獨墅湖、星湖街后接地面道路,大大縮短了進出蘇州古城的時間消耗?,F代化的設施處處穿透著獨墅湖的綠色創新開放包容文化氣息。在獨墅湖隧道出口處,聳立著一座巨大的雙環形鋼結構雕塑,名叫“升華”,是園區最大的城市雕塑。其設計理念取自《詩經·小雅》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星湖街從雙環之下穿過,似乎寓意著,通過“升華”雕塑,便可進入有著“小硅谷”之稱的蘇州獨墅湖高等教育區。

    傳說的故事是浪漫主義的蘇州人所塑造的,但真實的歷史其實也是蘇州人所驕傲的。

    在前近代時期,直至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建設之前,蘇州地區的出行方式總是以舟行為主,從蘇州城沿護城河——黃天蕩,便可到獨墅湖。黃天蕩和獨墅湖,是相連的兩個湖泊,從蘇州到青浦和昆山的內河航線,都經過這里。黃天蕩中間有一個缺口通獨墅湖,據說是被風浪打穿的,每逢臺風大作時,航行有風濤之險。運氣好的話,行駛過往的船家總會碰到魚躍艙中的景象,也為過往途中平添了一道美味菜肴。兒時曾隨父輩行船進城,有幸品嘗過原汁原味的鮮,一口廢舊鐵筒改造而成的土灶,架上鐵鍋,就湖取水煮沸,將魚刮鱗剖肚去臟入鍋,柴火慢燉,加鹽調和,極簡的灶具,粗獷的烹飪,至純的味道。但那時候的蘇州人總是匆匆而過獨墅湖,不敢逗留,這里不是尋訪怡養的驛站,而是找尋生活的旅途。而今獨墅湖畔高校聚集、高樓聳立,教學樓里有最前沿的學術探索與最激烈的學術爭鳴,圖書館里有莘莘學子埋頭學習的身影,湖畔有年輕的浪漫情侶,體育館、電影院、綠地公園、休閑廣場等點綴著繁華與熱鬧、秀麗與寧靜。

    早年默默無聞的獨墅湖已經成為人文薈萃、生機勃勃的“桃花源”。那個從廣袤農田、人煙稀少、籍籍無名的獨墅湖畔走出的年青人,當年為了減輕家庭經濟困難、補貼學雜費也曾駐足,經不住鄉愁的悠悠縈繞,從軍近30年,再次走進她,工作生活在風景宜人的湖畔,卻發現原來我不曾真的了解她。但可以肯定,記憶時空展現了難以忘懷的昨天,改革開放造就了絢麗多彩的今天,追夢未來還將擁有生機盎然的明天。如果可以,我想牽手妻兒在湖畔的桃源里走走,看看千年的湖水里,是否能燭照到奔跑追逐之夢。

    轉業老兵,現從事基層治理工作。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