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一個普通中國人寫給美國領導層的信
    李洋
    2019年06月13日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也許你們永遠看不到這封信,但我依然愿意以這種形式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幾天前,美國政府決定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過去的幾天,貿易戰成了我身邊幾乎所有人的話題。就連幼兒園門口排隊接孩子的大爺們也都在關注中美關系的未來。

    2017年11月美國政府代表團來北京訪問,簽了2500多億美元的大單,滿載而歸。但回去不到四個月,你們就開始變臉了。說實話有點太快了。2500億美元只夠你們4個月消遣???在毫無事實證據支持的情況下,美方單方面指責中國偷竊美國技術,搶走美國工作,就連普通中國留學生都沒放過。說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完全是美國帶來的。

    我大體讀過你們諸位關于中國的幾本著作以及自傳,對美國的選舉政治和歷史也有粗淺了解。能夠理解美國政府散布這類觀點用意何在。但對于很多我的同胞而言,你們這些原本說給美國人聽的話,傳到他們耳朵里就有些不中聽了。但放心,你們是你們,美國人民是美國人民,中國人還是能分清的。

    其實中國人總是以最大的善意來對待幫助過我們的美國人。畢竟,無論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美國都以獨特的方式參與到中國的革命戰爭和發展建設中來。因此,即便我們兩國在50年代初曾兵戎相見,也沒有阻擋后來兩國密切的經貿和人文往來。

    如果你們親眼見過桂林貓兒山的村民們,對他們發現的美國飛虎隊飛行員的遺骨如何敬重如自家親人,看過耄耋美國老兵不遠萬里到駝峰航線之下尋找當年他們的中國恩人,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中美兩國人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成為好朋友,好伙伴。所謂的制度差異只是兩國人民在各自歷史演進中發展路徑選擇的差異。他們對自由和正義,和平和發展的追求是一致的。

    你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口含金鑰匙、銀勺子出生的,對貧窮落后沒有什么深入的理解。讀你們的書和文章,常常讓我想起中國古代“何不食肉糜”的典故。簡單說來,中國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追趕發達國家,在不少領域實現了突破,為全人類的脫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戰前后的美國,一舉超越大英帝國,奠定了此后百余年稱霸世界的雄厚基礎。美國的超越本質上也是美國在社會和經濟諸多領域不斷進步積累的結果,是從1880年代到1920年代間美國社會長達40年的繁榮穩定,美國人民艱苦卓絕的付出換來的發展成就,絕不是哪國的恩賜,更不是搭了歐戰的便車吧?

    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又過20年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再次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后,歐洲和日本進一步淪為美國的附庸,美國在實現了國力的二次飛躍之后,同時建立了戰后秩序。如果有人跳出來說,美國在一戰二戰的兩次飛越完全是發了戰爭財,而90年代初蘇東巨變后美國完成一個世紀內的三級跳,完全是美國搭了歐洲的便車,你們又作何感想呢?

    一百多年前,美國工業制造企業在崛起的關鍵期從英國企業那里獲得了大量的技術啟發和管理孵化,只不過那時候知識產權保護遠沒有現在這樣完善,而美國煙囪大冒黑煙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溫室氣體的概念。美國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技術進步、能源革命和社會進步多方面疊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人民抓住了這個機會,創造了發展的奇跡。

    今天中國的崛起也是一樣。但一國無論衰落還是崛起,內因永遠都是主流。這也是為什么你們在貿易問題上一些對中國的恫嚇,放在中國人看來大都是“無所謂”的態度。中國人在近代史上受到的驚嚇和蒙受的犧牲,對你們中很多富家子弟是絕對想象不出來的。誰讓中國的民族復興趕上了美國的發展焦慮期了呢?用中國老百姓的話說,攤上了,那就順其自然好了。

    真心提醒你們不要老調重彈了,美方算的美國貿易逆差賬不值一駁。其實你們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美國政府閉口不提的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廉價的生產要素就成為美國人民能夠靠借貸維持繁榮的重要基石。中國表面上獲得的貿易順差,包括你們在內,之前四十年內歷屆美國政府的意思都是明確的:歡迎中國用這些錢買美國國債,但絕不讓中國買美國技術產品。換句話說,美國只希望中國給其扛長工,永世不得翻身才好。

    你們捫心自問一下,沒有中國這四十多年對美國的經濟的貢獻,美國本世紀末前后二三十年的又一發展黃金期能實現嗎?

    中國人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實現了一些領域的技術突破,靠頑強的拼搏讓國家基本擺脫了貧窮落后的局面。中國沒法再給美國打工了,不是我們不干,是你們的資本家雇不起中國的技術工人了,污染不起我們的環境了,用不起我們的能源了。中國生產要素漲價了,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亞洲四小龍”也這么一路發展過來的。它們撂下美國的挑子時,恰恰中國擔起來了,現在輪到中國產業升級了,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短期內補上中國對美國經濟的支撐作用。

    說實話,中美貿易目前只占中國國際貿易的11%,而且很多企業還都是美資企業在中國給美國生產,美方的關稅大棒首當其沖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企業。這兩年,很多美國企業非但沒有離開中國還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它們找不到替代國,熟練工漲點薪水,它們都覺得值。蘋果公司在中國有近400家企業做它的供應商,蘋果最在乎的是這種供應鏈的高效率,短時間內找不到更別說培育出中國的替代者。你們給中國加關稅,蘋果手機在美國市場會變得更貴,親者痛,仇者快啊,你們到底是哪頭兒的?我替蘋果問你們一句。

    雖然你們沒直說,你們高舉貿易戰大旗,頤指氣使地要求中國接受那些所謂一攬子“結構性改革”貿易協議清單,看似是促進中國開放,其實都是藥方兒。美方的那些建議如果中國真地一一落實了,中國的發展模式,甚至國家制度都有可能發生根本性轉變。美方的要求總結起來,基本就是華盛頓當時給東京和莫斯科提出的種種條件的組合翻版。這瓶酒80年代把日本灌醉了,90年代把蘇聯搞休克了?,F在輪到中國喝了嗎?

    美國追求的終極目的顯然不是補上貿易逆差,而是補上中國的“制度逆差”,對標的是美西方的制度體系。這就回到了當初的老路。只不過那時是干嚎,現在是一箭雙雕,順便馴服中國經濟,掐死中國企業。

    這次貿易摩擦即便你們不主動挑起來,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和雙邊關系也到了再調整的窗口期?,F在既然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那么兩國應當借助經貿談判搞清楚彼此的位置,對對方的核心關切和己方的需要要有個清楚的判斷。美國人在消費上要收收手了,專心把自己能做的實體經濟和研發做好,別老想著靠美元割韭菜,靠雇長工剝削他國。而中國的問題也不少。轉型期的改革和開放一點都不比七十年代破冰之時更輕松。十幾億人做個蛋糕不難,一邊要做好一邊要分好就難了,如何擴大制度對經濟波動的容忍度,如何在脫貧之后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都是中國繞不開的挑戰。

    最后,我想替你們這屆美國政府說兩句公道話,很多人都說你們是單邊主義,反全球化,但你們所進行的都是有限度的破壞。你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搏擊商海的老江湖,自己幾斤幾兩還不知道嗎?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你們能看不清嗎?中國有句俗語“有棗沒棗,竹竿子摟兩下兒再說”。你們就是這個套路吧,能敲點兒,就敲點兒,絕不能完全撕破臉兒。要不然美國領導人沒必要時時刻刻把領導人的私交掛在嘴邊。

    希望中美貿易爭端早日回到務實理性的軌道上來。

    祝各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許聃】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