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山西太原舉辦的第三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一面直徑達2米的銅鑼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這面音色純正、音韻悠長的巨大銅鑼來自于山西省長子縣南漳鎮西南呈村。
據了解,長子縣西南呈村素有“北方響銅樂器之鄉”的美譽,其銅樂器生產由來已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在今長子縣西南呈村一帶,手工銅業作坊制作的響銅樂器就已名滿天下。至明清,銅樂器手工業加工有了更大發展。
“長子響銅樂器與地方曲藝、宗教音樂關系密切?!睋L子縣文化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員李四靈介紹,北魏時期,隨著佛教的盛行,長子和長治兩縣交界地帶,寺院繁多。一些較大的寺院都有寺廟音樂,供奉神佛時打擊、吹奏并舉,顯然少不了響銅樂器。此外,源于西漢時期的上黨樂戶,以打擊吹奏樂為主的上黨八音會,明末清初傳入且至今經久不衰的上黨梆子、民間鬧戲以及各地鼓書、秧歌、道情等地方曲藝,都促使了銅樂器的生產發展。
“曾經長子縣的響銅樂器制造商有很多,他們制造的響銅樂器后來在全國范圍內廣泛用于戲劇表演?!崩钏撵`說。
在長子縣,西南呈村是為數不多的繼承了響銅制作技藝的村落,而現年59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子響銅樂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閆改好已經制作鑼和鐃鈸超過40年了,為保持長子縣在中國作為優秀響銅樂器制作中心的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閆改好出身響銅樂器制作世家,自幼耳濡目染,18歲起就在響銅樂器的制作行當里摸爬滾打。說起鍛鑼,他張開布滿老繭的手掌,略顯神秘地總結道:“熬過寒暑三百六,于無聲處聽驚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子響銅樂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閆改好在精心打造銅鑼。
“這些樂器的制造過程是很復雜的。首先,原材料必須是高純度的青銅和錫,經過高溫融化,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不同的樂器有著不同的比例。然后,通過熱鍛和冷鍛將合金制成樂器的原始形狀。最后,通過仔細的錘擊和拋光完成樂器的制造?!?/p>
閆改好表示,一個好的定音匠人必須有絕好的耳音、樂感,還要有過硬的臂力和手腕功夫,并且熟悉各種戲劇的曲調,有豐富的樂理知識。制作一面合格的銅鑼,往往需要上萬次錘擊。在定音時候,通過錘擊可以調節音高音低,直至音準合格?!扒уN打鑼,一錘定音”,業內有這樣的說法。
傳統手工技藝要傳承,更要發展。閆改好不斷琢磨著、總結著、實踐著。在鑄模、鍛造過程中,溫度是關鍵。他在20多歲時就對煉銅的火爐進行了封閉改造,使溫度由過去的忽高忽低變為700攝氏度恒溫。后來,他又把較為先進的拋光設備、空氣錘、百分表等鍛打、測量工藝引入響銅樂器制作中,不僅極大地節省了勞動量,還提高了產品的精密度和生產效率。
“熟練工的日產量從每天的2公斤提高到15公斤。由于先進的制造工藝,產品也變得更加耐用?!遍Z改好的徒弟李巖峰說。
盡管有了這些改進,最后一步樂器定音仍要有經驗豐富的工匠來完成。
由長子縣玖興爐銅樂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這面直徑2米、重達115公斤的巨鑼,是目前傳統手工鍛打制作的“天下第一鑼”。
錘路輕重有訣竅,音調高低在起彈。一摞摞銅鑼,用鑼錘一試,閆改好便知每個打錘人功夫的高下。如有散音、啞音,用小錘輕敲細打一陣,它們便能發出音色純正、清脆獨特的鑼聲?!皼]有十幾年的經驗,真拿不下定音這項絕活?!崩顜r峰說,這部分的工作是不能被標準化的,需要通過多年的經驗去感受和掌握這些技能。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初,長子縣西南呈村有響銅樂器生產廠家18家,90年代后受市場競爭影響,開始強強聯合。2005年,在閆改好的帶領下,合并了村子里的九家作坊,成立了玖興爐銅樂器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響銅樂器生產企業之一。2009年,閆改好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該公司可生產虎音鑼、蘇鑼、武鑼、中音手鑼、云鑼、大中小京镲、鐃、鈸等10個大類150多個品種。其中,抄鑼、京釵、威風鑼等廣受贊譽,晉劇馬鑼更是他們獨家生產。
據介紹,長子當地出產的響銅樂器覆蓋中國各省市,并轉口日本、東南亞等地,占到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在當地工匠的“敲敲打打”中,這項非遺項目每年為當地帶來50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
由長子縣西南呈村生產的各種響銅樂器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日本和東南亞。
盡管響銅樂器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但其制作工藝的傳承仍面臨著困境。
“制作周期長、勞動強度大,年輕人大多不愿學習?!?/p>
“目前在長子縣西南呈村精通全套手藝的老一輩民間匠人只有一位了,如今他已80歲高齡?!闭f到這里,閆改好流露出深深的擔憂。
值得慶幸的是,為保護和傳承響銅樂器制作技藝,長子縣成立了長子響銅樂器研究分會,收集、整理、保護、研究響銅樂器的制作技藝。閆改好也在玖興爐銅樂器有限責任公司定期開設培訓班,親自授課,培養新人才。
“每年平均有30多人來免費學習,幾年下來已有50多位年輕人留在了這個行業?!?/p>
隨著近年來公司訂單增加,業務不斷壯大,閆改好期盼著,響銅之鄉的響銅之音可以更加響亮、傳遍四方。
關于作者:孫瑞生,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