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旗幟鮮明地向“洋垃圾”留學生說不
    李洋
    2019年07月13日

    在嘴硬了一天后,山東大學終于為其“留學生學伴”制度道歉了。

    本來嘛!該市場的歸市場,遵紀守法的前提下,中外學生交往自由。何必大學出面,用行政力量出臺這種制度?亂彈琴!

    但在全國看來這種亂彈琴的學校不在少數。它們千方百計地為留學生創造“超國民待遇”,在衣食住行學各領域提供保姆式服務。

    再看看外國留學生的質量,這么多年來,來了一茬又一茬,有幾個在科研和學術上真有拿的出手的成就的?有幾個為中國做出過什么貢獻的?

    就一些學校教留學生的老師私下吐的苦水看,能好好來上課,認真聽講就不錯了。能畢業,就趕快送走。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國民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

    很多來華留學生,漢語不會,英語也很差,上課和生活都成問題,這些人是怎么來的?我們招收留學生對語言上是零要求嗎?招收留學生有沒有門檻?有什么標準?

    看他們學校的表現,好像阿貓阿狗來者不拒。發達國家留學大都有比較高的門檻,如果你什么都不是,有錢也行,但幾年下來的花費絕對夠幫助發達國家教育幾個本國子弟的了。

    那么,錢的問題就不能不談了。國家每年花在留學生身上的各類獎學金、助學金、生活補貼和教育補貼到底有多少?

    在發達國家留學生教育是超級賺錢的買賣,是補貼國民教育的重要資金來源。在我國,為何給人留下這樣的感覺:是中國的納稅人在幫助其他國家免費教育他們的孩子?而本國的孩子卻還在為有限的教育資源爭破頭。

    中國孩子很多出國都要勤工儉學,怎么從來沒見在華的留學生有絲毫生活拮據的感覺?每逢周末,燈紅酒綠者比比皆是??纯茨切┱惺樟魧W生的中國大學,有幾個留學生把空閑時間用在圖書館和實驗室的?

    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國家在留學生身上的投入到底追求怎樣的回報?

    在歐美國家,留學生畢業后留下從事科研和急需行業的比例非常大。也就是說,我教育了你,你再來為我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貢獻。

    而來華留學的很多人是來學漢語,學中國文化的。這沒問題!但教育部門的決策者別裝糊涂:教育就是教育,不是統戰工作,更不是花錢去搞民間外交或者在世界范圍內擴大知華友華人士的團體!

    如果真是這個路數,那么我國的留學生教育就應當踩剎車了,歷史生動地告訴我們:金錢和抬舉換不來真正的朋友,只會像中國足球向外界傳遞的信號一樣:“人傻,錢多,速來”。

    中國現在有數十萬外國留學生。只見過他們唱唱漢語歌,裝模作樣地寫寫毛筆字。每每遇到與他們有關的輿論熱點,他們從來都是悄無聲息地潛水,從沒一個人敢于發聲,說說他們的感受,并展現出讓人充分信任的學識和涵養。

    這是十分反常的現象,最直接的解釋是他們實在不好意思,也沒有這個能力,哪怕是作為中國社會的臨時成員去參與中國社會公共議題的討論,哪怕這些話題與他們的“超國民待遇”直接相關,他們仿佛什么都沒發生一樣。

    這里想對這幾十萬花著中國納稅人的錢,過著逍遙游學生活的,對學術和中國社會貢獻寥寥無幾的外國留學生說幾句:

    來留學,要么你貢獻智慧,要么你貢獻資本。又沒智慧,又沒資本,還要搭上中國孩子給你作伴?

    裝傻,從來不分國界、種族和文化。

    你們在華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充分代表了你們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請珍惜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你們的慷慨和善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國有些大學可能來者不拒,但中國人絕不歡迎洋垃圾。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