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經濟數據半年報。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發布會針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新特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進展,以及社會上對于中國經濟的新論點,進行逐一解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450933億元,中國經濟保持6.3%的增長水平,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撐,令世界關注和鼓舞。
中國經濟“半年報”鼓舞全球市場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結構性改革緩慢,期待已久的新一輪技術革命還未形成系統性的生產力,沒有出現顯著經濟增長點。隨著全球經濟迎來拐點,經濟下行預期增強。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通縮風險,2019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在轉變,可能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釋放出再次轉為寬松的信號。美聯儲6月議息決議維持目標利率2.25%-2.50%不變,但釋放了強烈的降息信號。歐盟、日本等央行相繼釋放寬松信號,歐洲央行可能重啟量化寬松,日本央行確定了貨幣刺激的四大選項。預計將有更多國家央行釋放出降息信號。隨著世界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經濟增長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國。
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3%。這一數據公布后,全球市場受鼓舞,多個股市上漲。據路透社7月15日報道,亞洲股市當天上漲,投資者松了一口氣,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可能正在開始企穩。歐洲早盤交易顯示,泛區域的歐洲斯托克50指數上漲了0.1%。明晟亞太地區(除日本)指數扭轉了早些時候的下跌趨勢,上漲0.2%。該指數上周下跌略微超過1%,結束了連續5周的上漲。另據法新社7月15日報道稱,歐洲股市當天早盤出現上漲。同上周五收盤行情相比,倫敦基準指數富時100指數一度上漲0.2%至7521.51點;在歐元區,法蘭克福的DAX 30指數一度上漲0.8%至12425.87點,巴黎CAC 40指數一度上漲0.4%至5597.17點。路透社7月15日報道稱,由于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澳元匯率周一達到10天以來的最高點。許多國外經濟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振消費的舉措正在奏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貿易大國,世界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不斷上升。
中國上半年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這是對我國上半年經濟態勢的總體判斷。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在合理區間。上半年,我國GDP為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0.3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仍處于合理區間;二是消費仍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外需貢獻率顯著上升,消費仍然是引領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五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從三次產業看,上半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1%、39.9%和54.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37.1%和60.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于第二產業23.2個百分點;四是新興產業不斷發力,經濟發展釋放新活力。隨著新興產業活力和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增強,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持續優化。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7和3.0個百分點。
直觀來看,四大經濟核心指標雖有所波動,但仍在合理區間:GDP同比增長6.3%,二季度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達73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67%;CPI溫和上漲2.2%;進出口貿易結構繼續優化??梢?,中國經濟沒有“脫軌”,我們并不諱言各種風險挑戰和下行壓力,但同時中國的各類預案和調控的“看不見的手”已蓄勢待發。應該說,“總體平穩、穩中有進”,8個字的評價標志中國經濟仍在正軌上奮力前行,更是我們增強信心、穩定預期的根源所在。
調控力度不減,全年目標能夠實現
世界經濟經過近10年增長之后,全球經濟可能已經觸及本輪增長周期的頂點,預計逐漸進入下行階段。為了應對需求減弱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惨呀涀叩轿猜?,開始出現轉向。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對全球經濟帶來沖擊。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紛紛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也將全球貿易增長預期從3.7%大幅下調至2.6%。世界經濟的走向讓人不樂觀,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同樣也成為世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支撐條件非常充足,我們堅持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放松,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把穩定總需求與釋放微觀主體活力結合好,就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要進一步落實好“六穩”政策部署:一是要增供給,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二是促創新,加大創新要素的投入和技改資金的支持;三是要推改革,著力深化對外開放、加快要素市場體系改革,更好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相信通過改革的全面深化,有調控的預調微調,有布局的空間優化,年初我國確定的經濟增長6%—6.5%的區間底線能夠守得住、守得牢、守得好,繼續鞏固穩中向好的態勢,一定能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