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里的中國》,自2019年10月13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節目系統梳理與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并從中選取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人物和故事,重新融合了影視、戲劇、綜藝等藝術手法,不僅讓震撼人心的經典故事得以重現,更挖掘了經典作品背后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從而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深挖經典背后的細節,重回激情燃燒的歲月,堅定信仰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誕生了眾多經典的藝術作品,傳遞出特殊的歷史觀照價值、精神價值和觀賞價值。時至今日,這些作品依然像燈塔一樣,以強烈的情感穿透力、厚重的歷史感與時代洞察力,影響、濡染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
《故事里的中國》主持人董卿邀請了眾多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通過他們的講述,再現經典背后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再現當年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如《故事里的中國》第一集,演員袁霞、李白烈士之孫李立立共同講述了“紅色情報天才”李白與妻子裘慧英經歷戰火洗禮的革命愛情,展現了老一輩革命者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帶來光明的故事。戲劇總導演田沁鑫攜手演員胡歌、劉濤,重新改編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將觀眾帶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故事里的中國》不僅僅是對原作的翻拍,更是對經典的再造和升華。節目中,當年接收到李白最后一封電報的接報員來到現場。原西柏坡報務員蘇采青補充了許多真實的歷史細節?!澳且惶炫c以往不一樣。李白同志發完電報之后,便突然沒有了音信。過了一段,信號又出現了。我感覺到李白同志很心急,急忙發完三個V的警示信號后,就再也沒有任何回應?!惫澞堪才盘K采青再給李白發一封電報,當嘀嘀的發報聲音響起,蘇采青說道,“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這一封遲來的電報,讓現場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以經典關照現實,詮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堅定追夢的決心
節目從人性化、共情化的角度挖掘藝術經典在現實生活中的契合點,用真人、真事、真情呈現一個時代風貌與國家精神的縮影,指引新時代的人們繼往開來、不懈奮斗?!镀椒驳氖澜纭肥侵袊骷衣愤b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2015年,由王雷、佟麗婭等人主演的《平凡的世界》登陸電視熒屏。第二集節目中就再現了《平凡的世界》的經典片段。
節目組邀請郭濤、杜淳、王一楠、薛佳凝四人來演繹相應的片段,深挖路遙創作這部著作背后的故事。從《路遙傳》的作者到路遙的摯友,再到《平凡的世界》的演播者……每一位與路遙有一定的交集的受訪者,為我們還原了這部巨作的創作細節:路遙用了6年的時間來創作《平凡的世界》,為了讓書中的細節更接地氣,他閱讀了大量書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體力,身體越來越差。當寫第三部時,他手指因痙攣,無法動筆,只好用熱水把痙攣的手指泡開,再繼續寫作……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之下,路遙完成了這部小說。作品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繼承和弘揚。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這才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的原因。
創新電視表達,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
《故事里的中國》不落窠臼,堅持創新電視表達,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構建了一座新中國的“影像藝術博物館”。本季《故事里的中國》重新演繹近三十部經典文藝作品,用新方式、新創意、新思路講述了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帶領觀眾重溫新中國崢嶸歲月的經典瞬間。
《故事里的中國》為觀眾創造了新的驚喜和感動,最突出的創新之處,即通過新時代的話語方式表現經典記憶,完成對常規史料的有益補充,讓經典角色背后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立體、可感;同時節目挖掘為了實現民族和國家的價值需求,使經典釋放出穿越時空的正能量,在當下起到了對廣大青少年和廣大觀眾深度“培根、鑄魂”的作用。
《故事里的中國》匠心獨運,制作精良?,F場將“小劇場”的藝術形式與電視藝術結合,推出了更加大眾化且不失高雅的“殿堂級”故事舞臺化“新品種”。舞臺設計借鑒了先鋒話劇的布局,把戲劇藝術搬上了電視熒幕,利用格子在空間上進行間離、整合,展開多線并行的立體敘事,大大增強了電視棚內節目的表達張力。節目中邀請的大部分演員都有話劇舞臺經驗,由于他們的出色演出,大大增強了戲劇藝術的形式感和藝術感染力?!豆适吕锏闹袊酚浾?、編輯、導演和演員,努力踐行著“四力”,用真誠的態度讓頂尖的藝術形態“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如許多專家學者熱贊:“該節目既保留藝術的質感,也讓觀眾覺得親切熟悉;既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也具紀實性、觀照性和共鳴性?!?/p>
《故事里的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獻給新中國七十華誕的又一創新力作,以全新視角解讀中國的精神密碼,并以宏闊歷史縱深感和可視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了“入腦、入心”的效果,在守正創新中真正做到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傳播主流價值、傳遞時代之聲,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在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同時,匯聚了磅礴的中國力量。(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