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用實際行動熱愛偉大的祖國
    陳新光
    2019年09月18日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全國城鄉舉辦各種主題慶?;顒?,共慶祖國華誕。但也必須看到,在國內的網絡上也不時可以看到有一股“恐美、崇美和媚美”的情緒在彌漫,有的還是社會上的精英在發聲和發布,對社會凝聚力產生相當微妙的影響。

    “恐美、崇美和媚美”言論不能置若罔聞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絕大多數普通民眾都高度擁護國家對美國霸凌主義行徑的反制政策,當下的恐美、崇美和媚美情緒和投降派言論主要存在于部分社會精英層中。這種投降派言論具體表現在對美國實力的溢美、高估與害怕,以及對中國在這場貿易摩擦中采取反擊措施的予以嘲諷、貶低甚至有個別的反對聲。我們在微信、微博、新媒體及坊間、飯局中,如在網上出現一些言論、段子、漫畫、數據甚至一些傳言、謠言,論證中國反擊措施的無理,歪曲中國斗而不破的立場,描述中國經濟正在惡化的現狀,唱衰中國經濟。還有一些人片面采用一些客觀數據與事例,夸大美國經濟增長的強勁,美化美國資本市場的穩健,勾勒中國終將失敗的未來。甚至有的還虛構美國與國際盟友們的團結,編造美國社會精英的友善,讓一些中國讀者不同程度地對曠日經久的中美貿易戰未來產生動搖或悲觀情緒。

    當下對部分社交網站、客戶端存在的傳播違法信息,擾亂網絡秩序,破壞網絡環境,需要加強網絡安全和網絡監管外。尤其在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必須根治恐美癥。另一方面,加強網絡監管,需要廣大網民發揮監督作用。網民應該負起責任,面對不良信息,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監督舉報,共同加強網絡監管,凈化網絡環境,通過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齊下,共同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

    善于斗爭,堅決捍衛核心國家利益與尊嚴

    要看到今天美國為首的西方的繁榮,大半是通過殖民掠奪和工業化迅速暴富而留下的遺產。美國有其不可否認的優勢,長期領銜于世界,綜合國力仍是全球第一,體制有其先進性,在世界的老大地位一時會很難被撼動,尤其是在金融的霸主地位、科技創新力、國際貿易話語權仍強于中國。但這并不是我們倒下去的理由,在這意義上說破除崇美媚美恐美錯誤思想認識,進一步牢固樹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強,是一項長期戰略性的重要任務。當今,美國體制也暴露出越來越落后于時代與現實的重大缺陷,其發展潛力不如中國也是不爭事實。中國的和平崛起,是世界的福音,因為打造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雖然無意冒犯美國老大的地位,也尊重美國倡導的世界秩序,但必然要改變當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這 當然就給了當今世界老大美國空前的壓力。2011年,中國就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從2013年起,中國連續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2018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連續超過30%。當前,貿易戰以及更加廣義的戰略博弈,其最后結局主要是通過戰略韌性、定力和耐性來決定的。

    換言之,這次中美貿易戰,殃及池魚,這是必然的,最壞的結果對美國生產總值影響0.5%,對中國生產總值影響2.0%,其結局不是取決于籌碼的多少、短期攻擊強度的大小,而是看承受壓力的能力、穩定信心的能力以及在長時間博弈中少犯錯誤的能力。面對美國強加的貿易戰持續越久,中國人渴望民族復興的意愿也變得更加強烈,對中國的顏色革命只會讓國人進一步看清西方勢力真正險惡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不斷顯現,開放政策的持續進行,中國對美國外部壓力的心理承受力會逐漸增加。這種恐美、崇美和媚美情緒也終將消失殆盡。

    要在理性的反思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究其中國一些社會精英人士的恐美、崇美和媚美情緒和投降派言論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美國對華公共外交、媒體形象傳播深刻塑造了許多中國精英正面、良性與積極的美國觀;二是美國的價值觀與當今社會科學研究體系也極大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不少學者;三是美國跨國公司的廣告、美國產品的暢銷、美國電影的熱映使得中國社會對美國的整體認識遠遠好于美國的實際情況。加之,自1979年以來我國已有四十年沒有打仗,長期的和平使得在少數國人對美國形象的先入為主和迷信,往往低估中國近年來的發展以及與美國越來越縮小的整體差距,漠視中國體制漸漸顯現的優越性、進步性,甚至中國已明顯超越、優于美國的領域,如社會治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等,更是被一些中國精英人士明顯忽視。

    回顧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千百年來不管多少武力強悍的異族入主中原,中華文明從未失去其文化自信。不可否認,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我們在過去的200年突然落后了,西方暫時領先了,但這不是我們倒下的理由。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曾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著名作家李敖也曾經說過:“知識分子沒有必要處處迎合美國,要公平公正看待這個世界各諸侯國。要更應該用實際行動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你站著的這塊土地上就是生你養你的母親國家?!?strong>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生命詮釋愛國,讓愛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形成了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梢哉f,在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當代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我們要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充分準備,破除“恐美、崇美和媚美”的錯誤思想認識,進一步牢固樹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強堅定信念,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責任編輯:王晗】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