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彥鵬  >>  正文
    當西方“雙重標準”遭遇全球化的“現世報”
    吳彥鵬
    2019年10月21日

    1840年,因為虎門銷煙惹怒了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開始了割地賠款的屈辱歷史,這也是香港問題的發端。又過了2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在《天津條約》中正式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但強推鴉片貿易的英國政府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成了鴉片出口國,而鴉片問題開始在英國本土泛濫,甚至到了不得不立法禁毒的地步,英國無奈只得請求清政府和自己聯手終止鴉片貿易。

    這件事發生的19世紀,當時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很慢,類似鴉片這樣的社會問題有強烈的地區性,即使從一國傳導到另一國,也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而在全球化、網絡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也全球化、普遍化了,嘲笑別人的時候很可能下一個受傷的就是自己。那些還在頑固的使用“雙重標準”的西方國家,正在面對稍不留神就引火燒身的尷尬局面。

    特別是在最近的幾個月,我們看到:英國某些政客對香港指手畫腳,甚至殖民主義“賊心不死”,殊不知“后院”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已經因為脫歐問題再次掀起獨立運動;西方一些媒體不停的偏袒香港暴徒,無視他們打砸搶燒的惡行,但很快加泰羅尼亞的年輕人就師從香港暴徒上街了;美國一面在國內搞“禁穆令”,一面以新疆人權問題為名制裁中國機構,難道他們忘了恐怖襲擊的痛了嗎?

    加泰羅尼亞沖突升級 西方“雙重標準”反噬自身(資料圖 東方ic)

    更可笑的是“東施效顰”的臺灣當局。

    不久前,網上有個段子:“什么叫蝴蝶效應?就是一個香港渣男在臺灣殺害了自己的女友,最后導致中國內地球迷抗議NBA”。

    2018年2月,中國香港人陳同佳涉嫌在中國臺灣殺害女友潘曉穎,后獨自逃回香港。由于香港、臺灣之間無“引渡協議”,香港警方只能控告陳同佳盜竊及處理贓物罪,無法引渡他赴臺灣調查,這個案件觸發香港特區政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然而,原本正常的立法活動,卻被外部勢力和香港激進分子借由進行政治化炒作,引發幾個月來的暴力活動。今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撤回條例修訂。

    在這個過程中,臺灣當局領導人全然不顧法律、道義和受害者家人的感受,聲援“反修例活動”,高調與亂港分子竄謀,甚至公開表明要對香港暴徒“提供幫助”。

    如今,陳同佳即將在港刑滿釋放,且表達了赴臺自首的意愿。臺灣當局一下子就尷尬了,蔡當局力挺的“反送中”,即將變成“送臺”。

    這幾天,臺灣各部門表態前后矛盾、丑態百出。臺檢方說,去年底已對陳同佳發布通緝,時效至2055年,若陳同佳赴臺將依法辦理,若沒來則不影響通緝時效。臺陸委會稱,若港府有意讓陳同佳來臺“投案”,應承諾透過“司法互助”方式。還說設么,“港府放棄司法管轄權,是別具用心”。對此,有島內很多網友都看不下去了,認為臺當局只問統獨不問是非,令人唾棄!

    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思維本質上就是老舊的霸權思維,本來的想法是損人利己,沒想到,現實的演進往往成了損人不利己,甚至害人害己。

    今天,我們生活在彼此密切關聯的“地球村”,正如中國領導人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家的命運早已捆綁在一起,任何人對待共同問題不能再搞“雙重標準”那一套。我們再次奉勸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別總想著算計別人,小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作者:吳彥鵬)

    【責任編輯:吳艷鵬】
    媒體人,科普作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