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廣西徹底進入改革時間,不斷譜寫新時代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二年來,廣西不斷實現新的改革愿景,正在譜繪一幅幸福廣西建設的美好畫卷。歷史的實踐反復證明,越是想要發展,就越是得緊緊圍繞“增創新優勢”這條主線,才越是有可能最大化的推進廣西高質量發展再上一層樓。
一、高質量發展是系統性的發展,必須要求要具備戰略的思維,增創體制優勢是關鍵
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廣、難度大、周期長。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打造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也要按下全面深化改革快進鍵,推動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還要牽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牛鼻子”,把實體經濟做優做強;亦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創新引擎,培育新動能;也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造高品質生活……這些都是攻堅戰,任務的性質要求必須具備戰略思維。
從全國一盤棋來看,體制優越性的發揮歷來具有一定的階梯性,也就是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體制的優越性就表現的更充分一些。以深圳為例,從中央劃定特區建設以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創特過程中形成了帶頭加快體制創新等“五個帶頭”的經驗,從此可以不斷的向體制創新要經濟活力、發展速度與升級動力。經過40年的發展,如今深圳早已成為全球性城市。當然,從廣西當前的體制改革所處的階段來看,隨著西部海陸大通道及廣西自貿區建設的推進,把廣西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上去比照,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創體制優勢必須建立在廣西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路徑設計和推進節奏上。
一是高質量發展戰略在地位上必須得到廣西區委、區政府的肯定是增創體制優勢的前提。廣西既出臺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新時期廣西持續推進改革發展事業奠定了基礎、明確了方位,也出臺了類似《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具體工作方案。二是高質量發展在路徑設計上既要重視“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又要強調以成熟的經驗引路是增創體制優勢策略。在“之江新語”專欄《搞試點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一文中曾強調,“我們在各項改革中,經常通過試點的方法,取得若干經驗后再推廣”。當前,廣西區委、區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方案,既要大膽的試,但對出現的經驗要及時推廣,缺點更要修正,不能以一種現象掩蓋另一張現象。三是在高質量發展的推進節奏上要把握系統性、整體性及協同性的關系是增創體制優勢的方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覆蓋了廣西的各領域及各方面,雖然領域的范圍、具體的內容和復雜的程度各有所不同,但對高質量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要求是一以貫之的。
二、高質量發展是開放型的發展,必須要具備合作的觀念,擴大開放優勢是重點
通過擴大開放優勢,再以高水平的開放來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是重點。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攀升是在開放優勢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當然,廣西的高質量發展自然也是離不開繼續擴大開放這一點,區商務系統就出臺了《推動廣西“走出去”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此前廣西一直進行了大量廣泛的實踐。談到開放型發展的內涵時,至少應當包含這二重:第一是對區外(包含國外、港澳臺及區外)的市場主體或者個人進行開放;第二重是區別于第一重地域劃分,即從行業的角度劃分,就是放開省內部分壟斷領域或行業,改革調整各類相關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擴大市場準入范圍,讓其它市場主體也能參與這些過去只屬于壟斷的開發業務。
第一,擴大開放優勢對國外開放方面而言就是要繼續擴大開放力度。正如廣西鹿書記在《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 不斷譜寫新時代廣西改革開放新篇章》強調,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緊緊圍繞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內聚外合、縱橫聯動,加快形成“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政策、規則、標準的“軟聯通”。第二,擴大開放優勢對省內準入市場開放方面而言就是加大既定方案的執行力度。要嚴格貫徹落實《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等“1+N”個配套文件的精神及《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等“1+14”系列政策文件精神,持續深化推進廣西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和優化營商環境治理。
三、高質量發展是看得見的發展,必須要具備扎實的作風,形成實干優勢是根本
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實效上。習總書記強調,‘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瘡V西區委、區政府出臺了《2019年全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情況“紅黑榜”督查通報工作方案》,為真抓實干又提供了一個保障。真抓實干,關鍵是在創新工作作風和會抓的本領,關鍵要在實踐中創新謀劃、狠抓落實,營造“三不一有”(不埋怨、不爭論、不刮風,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的干事環境,團結一直向前看。
一是要堅持換位思考,從企業和群眾的角度上謀劃,以企業和群眾的感受確立高質量發展的標準。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搞好需求對接,精準把握企業和群眾需求,弄清楚服務對象的需要是什么,弄清楚哪些最急迫,先弄清楚先進標桿是誰、差距多大,弄清楚突破口在哪里。比如國務院提出的“一次辦好”改革,就應按照“換位思考、主動服務、有求必應、無需不擾、結果評價”為導向要求,以“一次辦結”為目標,把辦事標準從“辦結”提升到“辦好”,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了辦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二是把事干實也要講究具體執行方法。執行確實很重要,但執行也要講究方法。第一是執行主體是誰一定要明確;第二是執行過程中主體要服從政策法規等規則,在執行層面上級不僅要服務下級,有時候還要服從下級,一切服從于基層執行主體打勝仗;第三是多搞橫向的方法、經驗交流會,少搞縱向的檢查評比考核驗收活動,在執行層面上級很多時候是無力指導下級的,上級應有自知之明;第四是發現典型,提升典型,典型引路。
四、高質量發展是動態性的發展,必須要具備問題的意識,形成創新優勢是抓手
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是一條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的改革創新之路。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強調“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這一重要論述不僅適用于日常工作實踐,而且適用于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形勢,發展就是解決問題。
一是要辨證地、歷史地、全面地看待廣西高質量發展中的問題,不能以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辨證地看廣西較之沿海開放更早城市相比,他們過去的出現地問題也許就是廣西當前遇到地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是廣西獨有的,而是我國的共性問題。歷史地看廣西改革開放時間較之一線城市而言是較遲的,對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必事事都搞的很緊張,硬環境與軟環境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里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全面地看對出現的問題放到全區來看是不是具備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這也為系統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機會。二是盡管本身存在的主流與支流的關系,務必做到高度重視,認真解決。三是廣西上下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采取正確方法化解風險,解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