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2日至24日,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率黨政代表團赴廣西考察??疾炱陂g,廣西、四川兩省區簽署協作發展專項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共建創新平臺、技術聯合攻關、推進成果轉化、強化人才培養及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大協作力度。
早在2004年6月3日,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下統稱“9+2”區域)在廣州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03月15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18號)的文件,文件指出,要在“9+2”區域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泛珠三角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得到穩步提升。
第一,泛珠區域內科技創新統計指標均實現了幾何式增長。自2004年泛珠區域合作啟動以來,各方合作日益加深,泛珠區域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據不完全統計,自合作以來,在R&D經費投入方面,2010年泛珠區域R&D經費支出達到1349億元,2018年泛珠區域R&D經費支出達到5511億元,是2010年的4倍;專利申請數方面,2016年泛珠各省區專利申請數為1004422件,2018年泛珠各省區專利申請數為1411200件,年均增長近20%。不可置疑的是,創新體系的建設促進了科技實力的增長,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在全球經濟處于不景氣狀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情況下,泛珠區域的經濟呈現上良好的發展態式,泛珠三角區域豐富的科技資源為新一輪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科技聯席會議制度已成為泛珠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的決策機構。泛珠區域科技聯席會議制度遵循在“自愿參加、市場引導、開放公平、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總原則和堅持需求導向、區域差異發展、優勢互補的思路下,推進泛珠區域科技交流與合作,實現泛珠區域科技合作的資源優化配置,靈活地處理各方關系,強化科技合作的可操作性,使各成員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截至2018年,泛珠區域科技合作聯席會議已經連續舉辦了16次,且第17次亦確定將在四川省舉行?,F如今,泛珠區域科技聯席會議制度早已是開展省部省院全面合作、建立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及不斷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等建設方面的指揮中樞,為構建一個開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撐有力的泛珠區域協同創新體系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創新要素在泛珠區域內加速流動并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一是建立平臺,引領泛珠區域合作。每年舉行泛珠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總結上年發展情況及明確來年合作議程。二是推進跨省園區合作,有閩粵經濟合作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試驗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吉安(深圳)產業園和廣安(深圳)產業園等一批知名合作建設園區,加快技術和產業轉移。三是成立各種產業聯盟和相關智庫機構,比如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和泛珠基金等各類聯盟,促進成果轉化和技術共享。比如,“泛珠三角區域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建設”、《廣東、廣西、云南共享專家資源的協議》及“內地與港澳科技合作委員會會議”等合作交流機制與平臺。
泛珠區域科技合作涉及到政府、產業、金融以及科技基礎建設等方方面面。其中,科技投入、信息、資本、人才等科技資源的跨區域整合與重組,既是推動泛珠區域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泛珠區域科技合作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受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技發展重點、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泛珠區域科技合作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今后,在推動泛珠三角科技合作的進程中,只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才能形成共贏的良好局面,促進泛珠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首先,進一步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機制,跑出泛珠區域協調創新體系構建的加速度。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完善區域科技合作的“聯席會議制度”,各地區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科技發展規劃與科技資源布局聯動機制”、“定期研討制度”和“重大項目合作選擇機制”等統籌科技創新資源的工作和管理機制,增強聯席會議推動相關項目組織實施與合作的實際效用,通過不斷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引導社會資本集聚,進一步促使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與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緊密結合,積極推動公共領域內的科技合作,共建“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圈”。
其次,進一步完善重大問題對話聯動機制,跑出泛珠區域協調創新體系構建的加速度。圍繞泛珠區域科技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對話交流與區域合作決策的長效溝通機制,增強聯席會議推動合作的實際效用。同時,要圍繞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合作中的重大問題定期進行研討,商定跨省區的重大合作事宜和項目,形成暢通的交流渠道。另外,還要建立泛珠和省市科技工作的聯動機制,做好各類省市級規劃、產業規劃的銜接,積極推進各地市與省有關部門在重大科技計劃與項目上有效對接,推進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建立與完善。
最后,進一步完善技術成果的跨區域轉化機制,跑出泛珠區域協調創新體系構建的加速度。泛珠區域內經濟發展梯度大,各子區域間科學技術發展不平衡并形成“技術鴻溝”,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客觀存在的。換言之,區域內“技術鴻溝”的產生,一方面說明技術成果在區域內具有較強的流動潛力,但另一方面也還反映了要想構建技術成果的跨區域轉換機制在技術標準及政策環境等環節上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因此,必須在技術標準、政策配套、人才培養及市場運作等優化對接,形成體制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