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彥鵬  >>  正文
    IPv4地址耗盡 中國未雨綢繆贏得主動權
    吳彥鵬
    2019年11月29日

    擔憂多年的IPv4 地址耗盡時刻還是到了。負責英國、歐洲、中東和部分中亞地區互聯網資源分配的歐洲網絡協調中心通過郵件確認,其最后的 IPv4 地址儲備池已于11月25日完全耗盡。盡管如此,中國網絡用戶和互聯網企業也不用擔心,因為在這方面中國早有準備,截至今年5月, 1/3網民已用上IPv6。

    IPv4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縮寫,也就是互聯網協議第四版,它主要關系到另一個概念--互聯網協議地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IP地址。IP地址相當于互聯網上的“門牌號”,每一個接入互聯網的設備都會被分配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從而使用網絡進行數據傳輸。IPv4地址的長度是32位,采用的是十進制,因此最多可以產生40億個地址供全球使用,還不足地球人口規模。而且基于歷史原因,美國、歐洲等國占據了大多數IPv4地址,而中國則少得多。據統計,中國平均5個人才有一個IPv4地址,而美國一個人就擁有25個。

    隨著移動互聯網爆發式發展,大量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連接入網,已有30多年歷史的IPv4地址資源接近枯竭,作為互聯網體系結構的基本要素,傳輸格式正在升級到IPv6時代。

    IPv6地址的長度為128位,因此可用的地址數量理論上可達2的128次方。甚至有人形容它“可以給地球上每粒沙子賦予一個IP地址”。 未來,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出現,接入互聯網的設備、網站等將進一步爆發式增長,IPv6來的正是時候。

    目前,全球各國大型運營商均在積極推進網絡基礎設施IPv6改造,其中移動網絡部署最快。在這個關鍵的過渡期,中國很早就確立了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行動計劃,明確了IPv6建設的“路線圖”,這既是內在的被動需求,也是主動的戰略抉擇。

    為深入推進相關工作,中央特別強調了要強化網絡安全,維護國家信息網絡安全保障,突破關鍵前沿技術,構建自主創新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形態。自2017年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以來,我國IPv6規模部署不斷加速。截至2019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50286塊/32(意思是:我國已獲得50286個網絡號為前32位的IPV6地址塊,每一塊地址又可提供大約2的96次方個終端地址),較2018年底增長14.3%,已躍居全球第一位。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人,在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超過50%。同時,IPv6建設為中國物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

    另外,對中國而言,IPv6的到來還意味著一次戰略機遇。

    在IPv4時代,全球總共擁有13臺根服務器。不僅唯一主根部署在美國,另外9臺輔根服務器也都位于美國,此外有2臺在歐洲、1臺在日本。中國沒有IPv4根服務器,任何網絡連接都只能依靠“交換機”來實現,接受國外的根服務器的分配。距離遠和境外管控,既影響上網體驗,更對國家網絡安全、網絡監管帶來挑戰,而發展IPv6讓中國獲得了部署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機會。

    去年,有一條消息曾經在朋友圈刷屏:在IPv6已架設的25臺根服務器中,有4臺部署在中國。人們倍感振奮,因為根服務器相當于全球互聯網的總站,打破了中國過去沒有根服務器的困境,意味著中國不再是互聯網的“客人”,而獲得了掌握本國網絡的自主權。

    IPv6是中國布局網絡強國的重要契機,它的實踐再次表明: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特別是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謀篇布局、砥礪奮進,中國不僅深度融入了國際網絡,而且不斷增強主動性、主導權,開始朝著網絡強國闊步前進。

     

    【責任編輯:吳艷鵬】
    媒體人,科普作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