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于12月9日起每周一至周五在科教頻道播出。節目從青少年熟悉的中小學課本文學、歷史書中選取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作品,由領隊帶著同學們尋訪文中古跡,聽專家在實景中講背后的故事。通過讀文、走訪、紀錄,拓展了教育專題節目的傳統模式。讓經典文學、歷史名著“新”起來,讓書本“厚”起來,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節目實現了原創模式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語境融合,一經播出,在收獲高關注度的同時,收獲非常良好的口碑,同學家長一致稱贊,讓青少年沉浸實景獲取了更多文化的力量。
一、彰顯愛國主義定位,沉浸式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文化的璀璨。
無論是尋訪河西走廊——“春風不度玉門關”,去體驗王之渙筆下的《涼州詞》,看看“春風不度玉門關”究竟是什么樣的景象;還是到河西走廊的陽關,去體驗王維筆下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心境;還是到甘肅武威去感受高名氣的國家“名片”——“馬踏飛燕”的栩栩如生和漢唐氣勢;還是到新疆吐魯番去感受火焰山的“火焰山遙八百程,火光大地有聲名”的美麗傳說;還是到蘇州去感受“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小橋水巷多”這個“東方威尼斯”的風采和文化底蘊。該節目彰顯愛國主義定位,以濃濃的愛國情懷為主線,在實景地生動講述古代詩文作者的家國情懷,并別開生面地實現了文化教育的新語境“軟著陸”。即:“走”從書本出發,把書本讀厚。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所涉及的地域風光、歷史名人、文化古跡、山脈河流及世界文化遺產為著眼點。帶領同學們實景實地走訪。讓同學們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霸L”走近文化古跡,實景實地講故事。當書中的點墨和歷史的古跡連接的一刻,想象和文字照進現實。這對同學們心靈的震撼,無法比擬。他們尋訪河西走廊,站在商旅綿延的古道,看到的是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茫。他們探訪具有古典美的蘇州,漫步于古典建筑的亭臺軒榭,感知其匠心卓越。
二、情景故事引入,揭秘性的人物敘事,魔法打開知識的“百寶箱”
該節目實現了歷史典故的場景化和課堂實地化的還原,所以這不是一堂物理空間的文化旅游課,是一個心里空間全面打通的文化體驗課。到實景“聽”觸摸歷史,感知文化。聽行家梳理,以歷史為縱向坐標,以專業知識為橫向坐標,打通書本知識的脈絡。文化專家們以全新的閱讀視角,為同學們剖析每篇作品,讓他們可以進一步理解作品以外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甘肅省文聯主席王登渤這位“王老師”,繪聲繪色地給戴紅領巾的學生們,講述了“馬踏飛燕”所展現的是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且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講述了鳩鳥杖,自先秦以來,便有敬鳩養老的禮儀。而這一尊老愛老的民族傳統,在漢朝時期被正式地統一化、制度化。此杖成為“國寶級”的“老年證”。在河倉城遺址中,我們看到了土城墻上有大大小小的洞,原來是為了透氣通風用,這樣糧食便不會發霉而壞掉,可以貯存很長時間,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這些陌生化的文物,在“王老師”深入淺出的敘事下,具有極強的揭秘屬性,也成為該節目的獨具特色的亮點和看點。在從書本出發又回歸書本的旅程中,他們潛移默化的為同學們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如同魔法打開了知識的“百寶箱”,讓孩子們愛聽,愛學,銘記在心,印象深刻。
三、體驗式真人秀呈現,跨時空啟迪思辨,團隊型思考、合作。
該節目讓同學們置身實景實地,多維度地呈現“玩”,即:學中有玩,啟迪思辨。致力于讓文本有趣起來。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欄目創作團隊精心設計的體驗環節,讓同學們們的能力和視野得到拓展。如節目中設計了你知道杜甫當年是如何搭建茅屋的嗎?你知道古代將士遠行疆外,也是需要“護照”的嗎?更加珍貴的是同學們在體驗中學習到了面對困難如何思考、合作、互助。節目中男同學們穿上古裝,扮演守陽關的官兵,女同學要按照古代真實的通關流程,獲取關蝶,遞交關書,接受查驗,最后才能“出關”。禮儀隆重而繁瑣,深刻體會到陽關為什么是中國古代詩意的棲息地?包含著保家衛國、衛國戍邊、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包括遠行他國,包括告別故園等一系列的情感。同學們深切感受了陽關三疊,將別意與祝愿融入詩中,同時這首名作也形塑了人們心目中的陽關景觀,使陽關作為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代名詞,永遠鐫刻在中華子孫的文化基因中。同學們集體參與制作泥塑“馬踏飛燕”,才知道馬平衡的重心在“踏燕”那只足上。這種深度體驗,身臨其境受教育。在觸摸歷史、感知文化中,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在孩子的心中活起來,讓孩子們心頭激蕩起“少年強,則中國強”的雄心壯志。
四、“小正大”的創作方向,精良的制作和匠心表達。
該節目在創作方向上,切實做到了“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緊貼青少年節目的有趣、揭秘和生動、實用等特色,攝制團隊足跡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從河西走廊到新疆吐魯番,從九曲黃河到江南水鄉,拍攝團隊不顧苦難,用精美的鏡頭出色表現了玉門關、陽關的蒼涼壯美,火焰山的炙熱,馬踏飛燕的造型精美,文物王杖詔書令字跡的清晰,制作青銅器范鑄法的神奇,祖國南北建筑的巍峨和精細,中華大地的遼闊和江山如畫,青少年生動表情的捕捉和抓拍到位,該節目制作精良,鏡頭飽滿,畫面工整,用光考究,剪輯明快,敘事錘煉恰到好處,給人以思想性、欣賞性、藝術性俱佳的審美享受。
作為一檔原創的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不落窠臼,突破傳統模式,創新表達方式。通過讀文、走訪、體驗,節目多維度呈現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僅在筆墨中抒懷豪邁,更讓“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也不只是在郎朗的讀書聲中回蕩。當同學們身處實地,徜徉于歷史滄桑的遺跡,傾聽作者背后的家國情懷,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在他們心中激蕩,民族自信的種子扎根靈魂深處。節目根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用文化滋養青少年的德行,用行走拓展教育的版圖,成為深受廣大青少年和學生家長歡迎的電視節目,成為青少年文化節目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