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系由農耕時代的習俗而來,過年是春節的俗稱,來源于古人對季節、收成、天象、歷法的認識以及時間的意識,是農耕文明孕育出的文化之果。每逢春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就會匯成一股滾滾的春潮,無論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人們思鄉的情感和團圓的腳步,流淌著中國人的文化血脈和文明基因。
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完善讓出行更便捷
春節中團圓的主題最符合中國人的節日思維特征,這其中體現出中國人于絕望之中仍不放棄希望的曠達人生態度和民族生存信息,是堅忍不拔民族精神的呈現,是對真善美的追求。隨著鐵路、民航機場、道路客運與城市公共交通相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建設進一步完善,2020年春運群眾出行方式也將更加多元,體驗更加暖心。2020年春運“周期性的大遷徙” 是近8年最早的農歷新年,從1月10日起持續到2月18日,共計40天。經國家有關部門研判,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約30億人次,比上年略增。
由于人口遷徙特征的變化、交通設施網絡的完善、廣大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的多元,2020年春運面臨的形勢也有所不同。2020年,在全國客運方面最為顯著的變化:一是大興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京津冀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二是成貴等高鐵新線投入運行緩解了相關勞務輸出地運力緊張問題;三是年底前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已全部取消、全國14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實現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大大提升了公路通行效率;四是鐵路全面實行“候補購票”,在高鐵干線和大部分城際鐵路全面推廣電子客票,推動地級市以上城市車站自助實名制核驗全覆蓋,實現旅客刷身份證進站。除此外,預計還將有22萬名志愿者活躍在2020年春運一線,為旅客提供引導咨詢、秩序維護、預防疫情、應急救援等服務,將是成為2020年春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傮w看,2020年全國春運保障能力持續提高,積極有利的因素進一步增多。
在中國人的心中,最勾人魂魄,最溫暖人心的時刻莫過于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必須要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只要是流著華人血脈的所有炎黃子孫都會領悟到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的魅力。除夕在家里吃的那頓團圓的年夜飯凝聚了一年的親情惦念,積淀了一年的離合悲歡,是我們中華民族對美好愿景和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對宇宙自然和衣食父母的虔誠感恩敬畏,對國泰民安和家庭團圓的永久企盼。為此,節前學生流、務工流相互疊加,大客流較為集中,高峰期鐵路部分重點方向、民航少量熱點航線運力較為緊張。如從北京到鄭州,高峰期一天就有124趟車,快車、特快、動車、高鐵一應俱全,也難以滿足需求。
要紓解春運中旅客的痛點,破解“一票難求”難題的關鍵在于千方百計增加運力。據了解,今年春運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4億人次,同比增長8.0%,日均發送旅客達到1100萬人次。截至1月6日,國家民航主管部門已收到各航空公司春運期間增加航班申請共計15383班,其中國內(不含港澳臺)航線加班12713班、港澳臺航線加班804班、國際航線加班1866班,盡最大可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今年春運中對于偏遠地區和廣大農村的旅客來說,有關運輸部門加強重要樞紐等客流密集地區運力供給,優化車輛頻次,提高運輸能力,加強農村客運運力組織,方便農村群眾出行。如在鐵路成都東站,就開出“涼山州農民工直達專車”, 旅客可以經過轉大巴車到達涼山州一些原來不通客車的村子。鐵路部門繼續開好81對公益性“慢火車”,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遠山區人民群眾春運出行提供便利。此外,每年春運期間,廣東摩托返鄉大軍因其獨特性廣受關注,他們從珠三角地區出發,歷經數小時甚至數天不等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今年選擇騎摩托回家的務工人員有所減少,他們不再是車票貴等原因,更多是體驗沿途風土人情及家鄉變化,攜帶行李都先通過快遞郵寄回家。
“反向春運”與時代共舞
反向春運,就是和以往年輕人回家過年相反,而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過年。如今,把父母等親屬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而不是自己回鄉,成為一部分人的選擇。在經過持續幾年的客流增長后,“反向春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今年仍勢頭不減。由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中,首提鼓勵“反向春運”,并明確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反向過春節的優點還體現在:一是能更大程度上釋放出運力的雙向潛能。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對2020年“反向春運”的熱門城市進行了預測,廣州、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深圳等城市榜上有名;二是保證人力資源堅守崗位?!胺聪虼哼\”之后,能夠保證部分人力資源的堅守崗位,使部分勞動力能讓當地居民體驗到春節長假的舒適感;三是錯峰祭祖拜年訪友。春節期間的返鄉客,內心大多有著揮之不去的鄉愁情結,拜年、祭祖、訪友等系列活動可能都要在春節期間完成,對于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反向”的方式來進行。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已經扎根在城市的人,部分已被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認同所取代,對于他們來說,鄉愁也不再如上一輩那樣濃郁,況且選擇請父母來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過年的,大多是在城市已有落腳點。故鄉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早已舊貌換新顏,兒時的記憶只能永遠存在于老照片中。相信也有不少人多少次興沖沖地翻山越嶺回到故鄉,等來的卻是家鄉舊貌變新顏,過年的場景已與城市高度同質化。40天的春運大幕已經開啟,大多數人已經踏上回家團聚的旅程。不論是回鄉還是“反向團聚”,適合自己的選擇,就是最好的。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反向春運”將不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