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2020春節消費提示稱,春節期間,正是各類商家促銷爆棚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美容美發、健身、洗車、社會學習、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預付式消費方式時,應全面考察企業信譽和經營狀況,重點關注其他消費者的點評,對卷款跑路問題頻出的行業企業應當提高警惕。
農歷春節就快到了,對商家來說,自然不會錯過“春節營銷”的機會。中消協的消費提示正當其時,給準備在春節期間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民眾預先提了個醒。面對各種打折促銷信息,消費者除了通過網購平臺其他購買者的留言自行甄別商家是否靠譜,還應關注商家近期的相關信息,尤其是對以預付費方式來提供服務的企業,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它們的經營情況,從而決定是否購買。
筆者時??吹浇∩?、洗車等充值消費產品的相關信息,其中一些的折扣幅度確實讓人心動,容易引發購買的欲望。在那些促銷信息背后提供服務的商家,其能否做到誠信經營以對得起消費者的期待,尤為重要了。
獎杯不如口碑,口碑是商家從零開始的積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信譽就像人的眼睛,需要細心呵護,一旦受損,恢復起來就很困難了。誠信的市場環境要靠每一家企業的努力來共同打造,長期堅持方能營造出信守承諾的良好氛圍。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假期之一,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商家在開展經營活動時,務必要保持定力,堅守誠信。所謂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既然有了法律及相關規定,企業就該依法、依規行事,在誠信經營的基礎上獲取收益。對此,監管也要負起責任,決不能失位。
近年來,商家利用種種吸睛的營銷手段招攬客戶簽“大單”,之后人去屋空,使消費者利益受損,這樣的案例不時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筆者認為,一個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其經營策略通常是長遠和理性的,而不會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消費者需要理性消費,企業更需要理性經營。追求短期利益,貪圖賺一時的快錢,到頭來損失的還是商家自己。誠信經營是理性經營的組成部分,商家在誠信方面喪失了定力,口碑便無從談起。
經商之道包含商業道德與經營方法,道德在先,方法次之,無德也就無長久之利。做生意也要“以德服人”,這里的“服”是征服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用企業的口碑來征服、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及服務,進而讓顧客形成消費習慣,使商家獲得可持續的利潤。
那些擁有大智慧的企業,在開辦之初,就會把“老字號”設定為自身發展的遠期目標,而注重誠信、積累口碑則是建立恒久之業的必然之舉。春節期間如此,平日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