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一個連接你我他的微信軟件,一個個花樣翻新的小程序,于是便演繹了網絡世界無窮無盡的交易訂單,同時夢圓了無數人創業的夢想。眼下,中國社交電商正依托超過10億用戶的微信平臺朋友圈、微博等網絡平臺形成了不可阻擋的商業潮流,為中國的數字經濟增添著新的活力。
日新月異的網絡世界,正帶來社交電商的爆發,推升著數字經濟的繁榮,小程序巧妙地將各種電商平臺上數以千萬計的海量商品和億萬網民勾連起來,在手指點擊之間,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和交易邏輯。團購、拼購、秒殺、達人代言、1元購、0元購、網紅直播導購、特賣、洋淘、免郵、優惠券、傭金、返利、紅包等等,一切能夠調動網民購物欲望的激勵手段都在手機方寸之間閃爍,由粉絲經濟、熟人經濟、好評口碑、平臺信譽,快捷物流,所形成的社交商潮鏈條,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購物體驗,也改變著如今商業世界的運營模式,并創造了越來越的市場神話。
微信不再僅僅是聊天工具,而是人們購物的橋梁和紐帶。而小程序就像森林里那些好吃種子的鳥兒,把種子帶到森林和大山之外,不斷的生根發芽使森林變得越來越大 。
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電商對商業市場的圈地運動已經接近尾聲,其流量已經觸及到天花板,作為新經濟的紅利釋放效應已經大打折扣,市場活力已經顯得后繼乏力。目前,電商平臺很多,但是能夠擁有持續增長的流量并帶來巨大利潤的并不是很多,而在各大平臺扎堆的商家能夠穩定盈利的比例也不是很高。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不僅在于商品的質量和服務,更在于維持巨大的消費流量和如何激活電商平臺眾多商戶的盈利能力。
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成為中國社交電商的范例,這家企業利用拼購加社交,深挖三四線城市市場,走出差異化電商新路。去年,這家電商平臺年成交額超過萬億,成為社交電商的最大黑馬,目前市值已超過460億美元,排名國內互聯網企業市值前五。
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當然不會將市場拱手相讓,為傳統電商進行購物導流的社交電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五花八門的小程序能夠為包括阿里、京東、蘇寧等平臺帶來巨大流量,成為電商生態體系中新的活力因子。
導購小程序,走進人們的視野也就近幾年的事。好省、芬香、蜂鳥部落、淘小鋪、東小店,多達幾十款導購小程序,一時成為電商體系中最具活力的板塊。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還改變著電商時代的生態體系。人們通過社交族群獲得商品信息并下單購買要比到實體店或者網絡商城去挑選和購買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要小的得多。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未來3年行業將有10倍以上的拓展空間。
移動社交無孔不入,成為人們生活的不可或缺,而以小程序為代表的新電商模式,幾乎零成本迅速滲透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有人甚至形容傳統電商如果沒有社交電商的小程序相配套將變得殘缺不全而缺少持續競爭力。
社交群落依托小程序變成了營銷渠道,信息承載著商譽,從技術到商業利益的捆綁,微信群中形成了數萬、十幾萬,甚至是上百萬的營銷團隊,這使電商的爆款商品隨處可見,五分鐘即可形成數百萬預售訂單,一個網紅可以帶出成千萬的銷售額,社交電商的威力摧毀了許多傳統交易法則。在支付寶每秒鐘數萬筆交易的背后是數億人社交網購的狂歡。
優惠券、返利、傭金、打折等促銷手段成為社交電商在社交群落里快速裂變的潤滑劑,也使價廉物美的商品銷售有了滾雪球效應,而這種效應使消費者、平臺和商家成了三者共贏的鏈條,消費者獲得了價格優惠,而平臺和商家省卻了漫天撒廣告的巨額費用,而獲得了巨大交易流量,正是這種裂變式的交易模式讓社交電商產生了巨大的內生動力。
與傳統的營銷套路不同,無論是傳統門店還是傳統電商,其渠道的渠道門檻越來越高,開設門店和廣告投放的巨額投資成為市場拓展的巨大阻力。而社交電商讓所有人在五分鐘之內身變平臺店主,指尖點擊間便將自己喜歡的商品分享到了社交群落,而不化一分錢的成本。作為普通消費者,可以0投資、0成本,無需進貨,無需發貨,甚至無需售后服務,便由消費者演變為社交經營者,穩賺不賠,僅僅是利潤的多少而已,這或許是社交電商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有專家甚至說,社交電商的爆發,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難得的財富再分配機遇,各大電商平臺和近億商戶,每年的推廣和營銷費用超過5000億,社交電商以精準營銷的方式分享著這一巨大蛋糕。平臺和商戶將丟掉漫天撒廣告的高投入方式,而越來越多地依賴社交渠道去拓展人脈和提高消費者粘性,因為只有成交才支付的推廣費和傭金使市場拓展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小程序的便捷和智能化,讓傳統電商的市場下沉變得可能。應該說,社交電商的爆發讓傳統電商過分依賴一二線中心城市消費群體的現狀得以打破,因為一二線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25%左右,更加巨大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社交電商呈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全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超1.2萬億,占整個網絡零售交易規模14%。2019年社交電商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超過2000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3.2%。2019年網絡零售的20%來自社交電商,預計今年網絡零售的30%將來自社交電商。2019年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預計達到4801萬人,同比增長58.3%, 而社交電商消費者人數已達5.12億人,成為電子商務創新的主要力量。
全國三線及以下地區城市使用移動互聯網的規模約為6.18億,其市場潛力超過萬億,毫無疑問,將成為社交電商巨大的增量市場。
社交電商以人為中心,以產品為紐帶,借助社交平臺以網絡社群的消費體驗形成巨大的吸粉能力,實現低成本快速裂變,從而使平臺及商家的商品銷售形成了低成本通道,并有能力拿出更多利潤來反哺社交電商推動者和消費者,形成了良性發展機制。
一些直銷企業、大型商超企業也紛紛利用原來的人脈和會員機制發展社交電商,為自身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社交電商也正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資料顯示,2019年共有32家社交電商平臺獲得融資,融資總金額達16.1億元人民幣。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共有66家上市公司將電商作為核心經營業務,電商上市公司總市值達6.45萬億元人民幣,總市值相比上年增長63.31%。
而社交電商的明星范例包括拼多多、云集、什么值得買分別在美國和深市上市。
不可否認,社交電商目前也存在一些危機。首先,社交電商的巨大紅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平臺爭相進入,使導購平臺層出不窮,連最大的幾家電商平臺也推出自己的社交電商APP,淘寶有淘小鋪、京東有東小店、蘇寧有拼購。眾多平臺的競爭廝殺進入了白熱化,這讓初出茅廬的小社交平臺難以為繼,也使消費者們無所適從。其次,社交電商平臺“搶人大戰”,形成了網絡轟炸,微信群、朋友圈里拉人頭廣告幾乎成為災害,過分依賴網絡社群經營而忽視產品和服務的硬銷售會對社交電商的發展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第三,社交電商平臺分級經營模式的政策合法性是模糊的,新模式需要新政策的配套,未來的政策將對社交電商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第四,部分社交電商靠“燒錢引流”的模式使很多人擔憂其未來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部分平臺甚至用社交電商來包裝自己,用講故事的老套辦法來融資,不能夠用社交電商的內生動力支撐發展必定在未來的洗牌中敗落,成為社交電商發展中的過眼云煙。實踐證明,以傳統電商巨頭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社交電商往往容易成功,而企圖以拼多多為藍本想分得市場一塊蛋糕的平臺往往難達愿景,淘集集被市場淘汰出局破產便是例證。
社交電商給人們帶來了新體驗、銷售的新模式和創業的新途徑,其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紅利釋放期必將給社交電商帶來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