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方明江  >>  正文
    方明江:廣西啟動新一輪基建正當時
    方明江
    2020年03月08日

    近日,廣西印發《廣西基礎設施補短板“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總體方案(2020—2022年)》(下稱《方案》),旨在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建成有效支撐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拔寰W”即: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

    現在一提基建,就有人上綱上線,說是刺激鐵公基,這是嚴重誤解,關鍵還是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過去40年,中國若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怎么會有中國制造的強大競爭力?沒有超前的網絡寬帶建設,怎么會有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發展?而印度經濟發展潛力釋放不出來,很大程度受制于基礎設施短缺,道路、橋梁、衛生系統都問題很大。

    進入主題前,占用些篇幅回顧下廣西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大致可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1978-1999年,探索沿海發展。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將北海列為第一批沿海開放改革試點城市,獲得試點后,傾廣西之力開發建設北海,一時執全國開發開放之牛耳,風頭無兩,但最后卻留下了一個令人充滿遺憾與不甘的結局。

    第二階段,2000-2007年,融入西部大開發?!傲濉睍r期,廣西被劃入中部地區。1999年,在時任廣西黨委書記曹伯純及廣西政府主席李兆焯的爭取下,時任總理朱镕基批示廣西按照西部地區享受相關政策。廣西從國家層面獲得了大量支持,今天耳熟能詳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南寧-友誼關公路,大藤峽,百色水利樞紐等一大批項目都是在西部大開發階段建設。

    第三階段,2008-2014,推進北部灣戰略。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我國第一個“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全面拉開建設開發序幕。為此,廣西先后組建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廣西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融資平臺。

    第四階段,2015-至今,深入踐行“三個定位”戰略。2015年,中央提出了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三大定位”新使命,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關鍵是要有載體,基礎設施建設就更為關鍵了。

    就廣西而言,擴大基建無論是在當前還是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攻點。立足當下,怎么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放眼未來,廣西“新基建”還有很大釋放空間。

    基建好理解!什么是“新基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目前,“新基建”大概包括了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靶禄ā眳^別于傳統基建,所謂“新”,主要有三個維度:

    一是基礎新,“新基建”更加關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底層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智能設備的生產和應用,而傳統基建主要依賴鐵公基等。

    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僅本身是新業態、新技術,并且能夠通過數據的收集、計算、模擬、反饋等創造出更多的新市場、新需求。

    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過更加豐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和運營,優化和改變以往傳統基建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固有模式。

    “基礎新、作用新、模式新”是當前行業對“新基建”的解釋,但筆者認為,廣西的“新基建”,還應當具備兩個特征:

    一是新地區。2019年,廣西確定“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澳舷颉?,主要以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為契機,構建面向東盟和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大通道?!氨甭摗?,主要是以廣西北部灣港為陸海交匯門戶,深化與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甘肅等西部省份合作,形成共謀開放、共贏發展的開放合作格局?!皷|融”,主要是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提升做實珠江-西江經濟帶,主動服務大灣區建設,接受大灣區輻射,對接大灣區市場,承接大灣區產業,借力大灣區發展?!拔骱稀?,主要聯合云南等省份,加強與越南、緬甸、老撾等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合作,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硬連通”和政策、規則、標準的“軟連通”。

    二是新主體。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2019年6月,廣西民營經濟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桂民投”)成立,注冊資本75億元,旨在發揮區內外民營企業的資本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及廣西發展戰略,推動成立廣西首家民營銀行、設立廣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基金、打造“最具競爭力民營經濟產業園”、建設“金融小鎮”“特色小鎮”等一批項目,并投資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運營,爭取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把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引進廣西,把更多社會資本匯聚到廣西,把更多高層次人才集聚到廣西,助推廣西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共贏發展。

    《方案》啟動廣西新一輪基建潮,就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結合的最好例子。

    ——構建通達通暢的交通網。鐵路方面:加快建設對外高標準客運通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干線鐵路,開工建設線路1000公里以上,到2022年全區鐵路運營里程達到54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突破1900公里。公路建設:結合新一輪高速公路網規劃,重點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連接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通道重點項目,到2022年全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8000公里。港航建設:推進北部灣港口深水航道和專業化深水泊位建設,推動內河航道擴能建設,完善高等級過船設施,到2022年全區港口總吞吐量達到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0萬標箱。航空建設:實施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玉林福綿支線機場,提升南寧、桂林、柳州、北海機場綜合服務能力,到2022年全區旅客吞吐量達到4000萬人次以上。

    ——構建穩定可靠的能源網。加快建設防城港紅沙核電3號4號機組、神華國華廣投北海電廠、大藤峽水利樞紐等項目,新開工防城港紅沙核電5號6號機組、防城港白龍核電1號2號機組、南寧抽水蓄能電站、八渡水電站,擴建龍灘8號9號機組等項目,新開工及續建一批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及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建設一流智能電網,大力推進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廣西段)、廣西220千伏及以上主電網新建續建工程、廣西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廣西“縣縣通”天然氣工程,新建廣西LNG外輸管道增壓工程、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廣西支干線工程(廣西段)、廣西LNG項目輸氣管道工程桂林支線等項目。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構建泛在先進的信息網。推進城鄉深度覆蓋4G網絡,加快5G網絡建設,到2022年全區新建2.2萬個4G基站,力爭農村地區90%以上行政村設3個以上4G基站,實現4G網絡覆蓋95%以上自然村;累計建成5萬個以上5G基站,實現5G網絡設區市深度覆蓋、縣城和鄉鎮重點區域全面覆蓋,全區5G用戶數不少于1200萬戶。加快智慧廣電建設,實施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和基礎數據網絡升級工程,到2022年農村“廣電云”用戶達到950萬戶,形成智慧廣電網絡萬兆進村入戶的全光纖覆蓋新格局,實現4K廣電云智能機頂盒/智能網關在城鄉廣電網普及。建設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數據中心、業務分發、網絡、應用以及用戶終端IPv6改造,實現IPv6支持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融合創新發展,全面建成物聯網,提升工業互聯網網絡支撐能力。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基礎設施平臺項目建設,建成中國電信東盟國際信息園、中國移動廣西數據中心等,爭取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項目獲批。到2022年,基本實現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五個一”政務數據治理新模式。建成60個以上自治區級大數據重點支撐平臺,全區數據中心承載能力達到50萬架標準機架。

    ——構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網。加快建設物流園區,推進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廣西萬生隆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等70個物流園區建設。推進建設物流場站,建成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南寧吳圩國際機場貨站二期等13個重要物流場站。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加快南寧國際鐵路港、柳州鐵路港等20個多式聯運項目建設。大力完善口岸物流設施,加快南寧國際鐵路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防城港保稅物流產業園等32個口岸物流、保稅物流項目建設。努力打造特色優勢大宗商品供應鏈,推進廣西(國際)木材倉儲物流交易中心、廣西東融石材碳酸鈣展覽中心等37個大宗商品物流項目建設。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鏈和農產品供應鏈,推進廣西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園區、廣西新柳邕農產品批發市場等81個農產品及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優化郵政快遞、電商物流網絡節點布局,推進建設韻達快遞廣西總部基地、東南智慧電商產業園(蘇寧)等23個郵政快遞、電商物流項目。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網絡,推進建設華潤示范區物流倉儲平臺等24個城鄉物流配送項目。努力發展制造業物流,重點推進建設玉柴工業物流供應鏈、深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HUB倉等13個制造業物流項目。強力推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盡快建成廣西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集采中心等11個物流信息平臺項目。

    ——構建功能完善的地下管網。全面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逐步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3年內力爭新建、改造污水管網約3500公里,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全面推進雨水管網建設,加快易澇點整治,到2020年力爭全區城市建成區現有易澇點全部消除,3年內力爭新建、改造雨水管網約1600公里,城市防澇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建設,大力實施舊管網改造和新管網建設,全面改善城鎮供水服務,有序開展“一戶一表”改造工作,3年內力爭新建、改造供水管網約2500公里,進一步提高供水普及率,降低管網漏損率。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重點推進南寧、柳州、貴港、百色、來賓等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2022年全區建成一批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南寧、柳州市部分城市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初步成網。加快推進市縣燃氣管網建設改造,擴大燃氣管網覆蓋范圍,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氣,穩步推進工商企業等非居民用戶用氣,3年內力爭新建、改造燃氣管網約2600公里,燃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同步推進工業園區地下管網建設,3年內力爭新建、改造各類地下管網約400公里,工業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硬支撐進一步夯實。

    【責任編輯:許聃】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會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專欄作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