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方明江  >>  正文
    方明江:廣西加速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
    方明江
    2020年03月15日

    廣西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加快構建面向東盟開放型融合發展的科創開放門戶,是廣西踐行“一帶一路”的關鍵環節。

    廣西與東盟國家具有深厚的科技合作基礎。先后成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與9個東盟國家分別建立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與7個東盟國家組建技術轉移聯合工作組;建立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跨國技術轉移協作網絡,覆蓋東盟10國和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連續7年舉辦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舉辦,形成科技交流“南寧渠道”,在9個東盟國家建立20個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近年來,廣西先后推進打造面向東盟的開放門戶、金融門戶及通道門戶等舉措。值此時機,廣西與東盟國家科技交流互聯互通進入更高水平,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正當其時。

    第一,推進標準引領是廣西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的前提。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關鍵在于自身實力具不具備領先水準,就要著力深化全面創新改革,構建面向東盟區域一流的科創生態系統。要緊緊抓住廣西著力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投資貿易先導區、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沿邊開放引領區、向海經濟集聚區及現代服務業開放創新區的契機,探索有利于新型商業模式創新的政策工具及引導機制,推動在高端人才、金融支撐、載體建設、公共平臺、知識產權等方面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科創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在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三方良性互動的跨區域創新合作體系,培育和形成一批掌握國際標準話語權和產業技術主導權的標準示范企業,在重點優勢領域制定若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技術標準。

    第二,形成原始創新地是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的關鍵。2020年1月23日,廣西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4號)。通知指出,針對制約廣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與短板,推動“卡脖子”技術攻關,為布局前沿信息產業、生物健康產業、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產業、生態環境和新能源產業、現代交通產業及新興服務業六大創新產業集群提供技術供給,當好新經濟發動機。同時,通過跟蹤全球創新前沿技術、支持企業開展全球合作研發、建設全球技術轉移網絡及加快聚集國際高端資源等舉措,搶占東盟科技創新制高點,把廣西建設成鏈接全球、引領東盟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

    第三,持續穩定的資金是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的根本。廣西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重中之重是要創新資金供給。2018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科技部等13部委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方案指出,到2023年廣西要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立起與全方位開放格局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該政策的出臺,豐富了科創資金的政策工具。因此,要持續深化科技信貸創新、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建設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優化科技保險體系、構建服務新經濟的新金融生態體系及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務支撐體系等舉措,最大程度保障科技創新研發、轉化及產業化等各個環節的資金需求。

    第四,充足人才供給是打造東盟國際科創門戶的保障。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國際化科創人才是關鍵。要大力引進全球高層次人才,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投資人評價體系,發現引領未來創新方向的高層次人才,搭建頂尖人才及創新團隊研發項目合作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流動和評價機制,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產學研用聯合培養人才試點,構建高端人才流動機制,探索創新導向的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聯合國際知名的職業資質項目協會,推動國際化人才評價與認證;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高人力資源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放寬設立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外資比例限制,引進一批國際一流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會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專欄作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