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勇  >>  正文
    吳勇:中國援助海外治療新冠應注意國際傳播策略
    吳勇
    2020年03月24日

    (遼寧援鄂醫護人員與患者)

    隨著武漢疫情的好轉,中國抗擊新冠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中國醫護人員防治新冠的經驗和高尚的醫德為世界公認。

    與此同時,為履行大國擔當,中國開始為海外提供援助。截止到3月20日,四川、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五支援外醫療隊已經出征海外,并帶去了大量醫療物資。

    與此同時,包括中醫在內的各界人士也紛紛行動起來,通過知識分享、醫護用品捐贈等形式盡可能提供支援。

    考慮到文化差異,國情有別,防止好心辦壞事。在開展國際醫療救助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國際傳播策略。

    其根本辦法,正如唐孫思邈《大醫精誠》所言:“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p>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開展救助的時候,必須“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這是張伯禮、仝小林和黃璐琦三位中醫院士帶領的數千名中醫人,在本次武漢抗疫中已經做出的表率。他們的醫德和醫術,是我們開展對外援助底氣。

    實際上,援助武漢的很多中醫學院的校訓里面,都有“厚德”兩個字。(北京中醫藥大學校訓:勤求博采 厚德濟生;廣州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精誠濟世;遼寧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繼承創新)

    厚德,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就是中醫人的使命和擔當。

    這也是傳承數千年的中醫人對自己的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

    醫生本人對病人的愛心、同情心及理解比藥物、手術刀還重要。

    正如近代美國特魯多醫生所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中醫的主要思考方式之一叫取象比類。在開展國際傳播時,應把自己代入到意大利當地。

    畢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最大的希望是,幫助意大利人民,幫助全世界受到新冠影響的人們。

    這一點,中國銀行做了很好的榜樣。在最近援助意大利醫護物資上寫著“沖破黑暗夜 再見滿天星”,這來自于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

    現在的意大利和1月份的武漢非常相似,都處在黎明前的黑暗。讓我們一起為意大利人民和全世界受到新冠影響的人民努力。

    在國際傳播中,我們要蹲下來,采取和患者眼睛齊平的視角去看問題,解答問題。多關心多體貼多安慰,少用術語,不能居高臨下采取施舍的姿態。

    正如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所說“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疫情不分國界,中醫大愛無疆。

    如果我們不能與受眾達成共情,所有的傳播也都是無效的,甚至還會有反作用。

    關于作者:吳勇,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黃河流】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站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