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絕大數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我國人民眾志成城、舉全國之力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許可馨作為醫藥衛生領域出國留學的中國青年,本應懷有一顆救死扶傷的心,卻在公眾社交媒體上說出了不當言論,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并不斷的發酵。既自殘了本人,也傷害了家庭和社會。我們拋開政治因素不說,單從這個事件所涉及的當事人被披露的內容來看,作為一位負有正義感有良知有愛心的公民,是不應當的,也是不對的,但也折射出我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的學習教育缺位,導致了少數人的三觀出現了偏差,道德品質低下,不知善惡美丑。這究竟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一個必然事件,在當今多元開化的社會,也是簡單明了的。特別是隨著媒體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類似許可馨性質的“網紅事件”頻現。如果我們不從方法上端正教育取向,從思想上矯正三觀,今后還一定會出現李可馨、白可馨這樣的人和事,要引起全社會的深入思考,不要把她僅僅當作我們在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一味笑料而已。
許可馨事件的發生,作為一位學生家長,引起了我的警覺。對于許可馨來說,文化知識的學習是她的長處,思想意識和行為處事是她的短板。從我近30年的軍旅生活和三年來基層社會治理的親身經歷,相比較而言,廣大官兵之所以在和平時期,特別是在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損害的時候,不惜生命不計得失不掉鏈子勇敢大膽“逆行”,最大的差距,就是軍隊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意識領域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反復抓、抓反復,大力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理想信念入心入腦,養成行動的自覺。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這是我們國家在價值理念培育和文化教育上的制度優勢,也是要求政府、社會、家庭,以及我們每個人共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像我們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出現類似許可馨性質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足為奇,也并不可怕,因為我們本身就處在一個開放包融的社會矛盾體中,關鍵要看能否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怎樣去深刻反思,汲取什么樣的經驗教訓?我們并不是圣人,總是有缺點的,總是要犯錯誤的,也是允許我們悔過改正的。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要善于透過事物的表象分析思考,充分認識事物本質背后,給社會大眾帶來的嚴重影響,加強對輿論的正面宣傳引導,把問題當教材,進行國民素質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許可馨言行對錯的討論責無旁貸,更應引發我們深刻反思的,是學習教育?!笆暧龢?,百年育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禮義講究仁愛有責任有擔當的民族,始終把思想品德學習教育放在首位,德化育人,養成了人人講品行守規矩的良好社會風氣。從許可馨事件熱熱鬧鬧的炒作中,冷靜下來進行思考,暴露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里,忽視了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致使年輕一代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張揚的性格,究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過,還是社會教育的責任。翻開以往發生過的形形式式的不良社會現象,仔細分析梳理不難看出,這可能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深思。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逼渌[含的真諦,就在于塑造人的靈魂,人之所以有區別,不光是外表不同,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不同,一個有趣的靈魂比一個漂亮的外表更重要。從學習教育形式上來說,有他教和自教兩種。他教由別人來教育我們,往大了說是國家社會,往小了說是父母老師,也不外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三者儼然一體,缺一不可,將貫串于我們所有每個人一生當中,是一個終身課題。其中家庭教育帶有方向性根本性,是涵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啟蒙階段;學校教育具有授道解惑的作用地位,是矯正三觀、增長學識的重要階段;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有益必要的補充,在教育內容側重點上,應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繼承和弘揚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嚴明道德評判標準,矯正人生航向,讓人脫離心靈的囚籠,走出心中的單行道。
許可馨事件是否曲直的評判無可非議,更應引發我們深刻反思的,是價值取向。說到價值取向,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一定主體行為準則和目標追求,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表露于社會實踐活動或現實生活追求之中。改革開放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在某一段時間里,相比于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比較滯后,對國民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沒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度出現了唯經濟論、唯地位論等問題。物欲橫流、拜金主義、信仰缺失等現象嚴重影響到每個人的價值取向,特別是未經重大考驗磨練的“80后”“90后”“00后”,混淆了是非標準,奉行“個人以資本論英雄”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錯位扭曲,人生價值目標追求日趨功利化,人生價值取向偏離社會需求,以至出現了一大批“坑嗲”“坑媽”式的人物。從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表明,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價值取向對社會和個人都有重要影響,且二者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絕不可偏廢。從二者的關系看,社會價值取向從側面出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影響并決定個人價值取向;個人價值取向會反作用于社會,最終決定其事業的成敗。在價值取向的引領上,不要經濟水平物質條件向前發展了,而靈魂出殼,要始終秉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懂得尊重中華民族的倫理,提升國民的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讓人活在精神里,不斷涵養家國同構的胸襟和情懷,夯實社會價值取向標準,讓每個人擁有厚重的國家情懷、強烈的愛國精神、深沉的人民概念、堅定的團結意識,引導個人價值取向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發揮聰明才智,為社會貢獻力量。
許可馨事件背后的責任追究水到渠成,更應引發我們深刻反思的,是人才培養。人才是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需要人才,也呼喚人才,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許可馨事件表面看似一個很簡單的社會現象,好似道德標準的問題,其實質背后所隱藏的,是一個怎樣培養人才的標準體系建設問題,究竟是唯成績論,還是唯道德論。答案是肯定的,中華民族自始至終一直高度重視學識建樹和思想道德雙標準和雙豐碩,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更加突出人才建設的政治標準,但隨著國門不斷開放,受西方社會的一些不良教育理念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問題,有的單位部門有的行業領域過分重視對學業成績的考核,忽視對了現實表現和思想道德評價。許可馨的成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撇開她所說的一切社會關系和資源平臺,僅從她所取得的學業成就來說,著實也是無可挑剔些什么。但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局來說,我們所要培養的人才,不是高分低能兒,更不是有才華而無道德底線,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就可以隨便出賣良心、踐踏尊嚴、自私自利的小人,在精通思想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同時,理應講政治顧大局,知羞恥、明是非、懂榮辱,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關鍵時刻能頂得上沖得出,甚至甘愿犧牲奉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從提高人才培養建設標準來說,要突出政治標準,建立健全人才評價考核體系,適應時代潮流的要求,掌握時代所要求的德性、智能,需要培養一大批富有遠大的理想、富有強烈的使命感的青年俊才,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所訓練的技能,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推動某個行業領域以至于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的事業走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