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映青  >>  正文
    李映青:番興明——云南是全國保證糧食安全的主戰場
    李映青
    2020年06月22日

    調研中的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所所長番興明(右二)

    調研中的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所所長番興明(右一)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所所長番興明(中間)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所所長番興明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增多,病蟲災害呈高發態勢,尤其是去年全球旱災,使美國、阿根廷等多個主要糧食生產國出現減產,起源于美洲的草地貪夜蛾和起源于非洲的沙漠蝗,已肆虐多國,給各國糧食生產造成的危害更甚以往。

    今年3月份以來,受疫情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導致全球多國政府紛紛啟動糧食庫存計劃,以保障國家糧食的供應充足。比如,哈薩克斯坦禁止小麥、胡蘿卜、糖和馬鈴薯等農產品出口,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越南停止水稻等相關產品出口…… 可以說,糧食供給的區域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致使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不容樂觀。

    近日,作者就糧食安全問題采訪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所所長番興明。一見面,番興明就說,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境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地形地貌、復雜的氣候條件等自然環境,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素有“動植物王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是育種天堂,也是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對云南的饋贈,守護好這片美麗家園是云南的責任和義務。

    云南省農業病蟲害防治形勢嚴峻

    2019年1月11日,草地貪夜蛾從境外首次入侵云南省,之后蔓延至我國26個省份,擴散漫延之快、為害程度之重、發生面積之大,已成為我國玉米等作物上的農業重要害蟲。今年初始于非洲的“沙漠蝗”蝗災,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使這兩個國家遭遇了25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其中巴基斯坦南部已經造成約40%的農作物損失。番興明說,沙漠蝗如果入侵中國,路徑很可能是“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云南)”,云南省為首要發生區,滇西、滇西南和滇南的邊境一線地區防范壓力很大。

    “2019年入侵云南省的草地貪夜蛾就是從這條線路遷飛進入云南的,這條線路符合遷飛性害蟲的遷飛條件。根據沙漠蝗災具有毀滅性的特征,一個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以吃掉等同于大約3.5萬人的食物,一個典型的種群每平方公里可以容納1.5億只蝗蟲,并且可以隨風飛行,它具有區域性瘟疫的巨大潛力。所以,如果一旦沙漠蝗群大規模遷飛入侵云南省,再從云南省蔓延到中國其他省份,對糧食經濟作物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我們需要及時掌握這批蝗群的起飛、遷飛及動態發展,并采取積極相關對策?!狈d明說。

    據了解,沙漠蝗與草地貪夜蛾都喜歡取食禾本科植物,如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青稞、高粱、甘蔗,也可危害棉花、苜蓿、亞麻、煙草、馬鈴薯、瓜類及木本植物如葡萄、杏、桃、桑樹、柑橘、無花果、石榴和木瓜等。所以,假設一旦沙漠蝗群入侵云南,將在一定時期內(遷入發生期)與草地貪夜蛾一起對云南省糧食作物、經濟、煙草等生產造成疊加性的損失與危害。

    保證糧食安全 各國高度重視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目前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在遭遇“沙漠蝗”蝗災,有關資料顯示,進入6月以來,印度的災情尤其嚴重。南亞的氣候為蝗蟲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據印度蝗蟲預警組織介紹,這是自1993年以來,印度遭遇的最嚴重一次蝗災。當地政府采取噴灑化學藥品等方式控制災情。當地農民甚至使出“敲鑼打鼓”的“土法子”驅散蝗群,但收效甚微。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專家與巴基斯坦專家聯系,得知FAO和巴基斯坦政府正在采取防控措施,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在財力、人才、設備等方面相對缺乏,在蝗災的控制方面顯得能力不足,蝗災的發生仍在持續。

    對于中南半島國家有無應對蝗災舉措,番興明坦言,從實地考察與交流情況看,泰國和越南在中南半島國家里應對農業重大病蟲草害的組織、機構、人員、團隊和設備相對較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好,具備應對重大病蟲草害的能力與水平。但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因受國力、人才和技術條件等限制,在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方面尚不健全,技術手段與防控經驗也相對落后與缺乏,如去年發生的草地夜蛾就在緬甸、老撾造成較大損失應。

    “目前,對于沙漠蝗災的發生,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已高度重視?!狈d明說。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東非的沙漠蝗蟲估計有數億只,覆蓋了約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其對農作物和其他糧食作物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威脅到航空安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將有大約60個國家受到這種蝗蟲的影響,世界五分之一的牧場和農作物將遭到破壞并威脅著數億人的糧食安全。

    提升云南在全國糧食生產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據了解,玉米作為云南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近3000萬畝,且一年四季均有種植,這將為沙漠蝗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和寄主?!耙坏┥衬葟脑颇先肭?,全國將失去天然屏障,將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影響。因此,必須做好充分準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將沙漠蝗堵在境外?!狈d明說。

    “防控沙漠蝗最有效的是要有飛機和地面大規模噴灑設備和有效殺蟲劑(菊酯類和有機磷類殺蟲劑),除此以外,還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員參與進來,才能做到有效防控。因此,云南省要提前對相關設備與物資進行摸底、組織、提前調備,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一旦沙漠蝗入侵,立即開展工作,這樣才有可能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番興明說。

    番興明建議, 針對沙漠蝗入侵的可能性,一定要提前謀劃,制定監測、預警、防控預案,開展相關技術儲備與培訓,提升應對能力;要盡快完善邊境一線基層監測與防控體系建設,持續保障基層開展病蟲害監測預報所需的人、財、物條件。特別是鞏固縣鄉級體系,加強基層站點建設,逐步完善基層縣和鄉監測點兩級病蟲測報網絡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有必要的監測工具和交通工具,提升植保防災減災水平,增強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處置能力。積極與境外相關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開展相關技術工作合作,掌握境外實際發生情況,與周邊國家開展聯防聯控。

    云南省的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4%,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云南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云南糧食產量穩居全國第十四位,煙葉、花卉、咖啡、核桃等作物種植面積、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糖料、茶葉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截至2017年末,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169.21千公頃,比1949年增加70.5%,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621.59千公頃,比1949年增加了5倍多,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速遠遠大于糧食作物增長速度,在糧食穩定發展,糧食安全持續得到鞏固的同時,經濟作物發展較快,種植業結構更加趨于合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番興明說,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我國每年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以上。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農業穩則天下安。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牽動人心,14億人的“米袋子”、“菜籃子”,分量之重不言而喻?!霸颇鲜侨珖WC糧食安全的主戰場。國家需要進一步提升云南在全國糧食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農業重大病蟲草害的跨境防控納入我國和云南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完善跨境農業國際合作的長期、穩定的保障機制,把云南省有害生物防控的前沿陣地延伸到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強化云南省積極應對外來入侵重要有害生物的能力與水平,這樣才能臨危不亂,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狈d明說。

    【責任編輯:黃河流】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站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