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說天下  >>  正文
    仝小林:“態靶辨證”——中醫的未來之路(上)
    說天下
    2020年08月30日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醫內科學家仝小林日前在參加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上做了主旨發言,就中醫藥治療新冠取得的成效以及中醫未來發展做了精彩分享。

    仝院士此前在武漢鏖戰百余日,為抗擊新冠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分享《浪淘沙·武漢》一首,以饗讀者:

    浪淘沙.武漢

    勒烈馬扶鞍,憑眺雄關,長煙漫野戰猶酣??v使逢敵千百萬,不改常顏。

    危難挽狂瀾,且暫馳鞭,斜風簾雨細綿綿。一路高歌行踏處,無限江山。

    中醫治病講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擅長“調態”,即從宏觀入手,通過取類比象、司外揣內等手段,判斷疾病狀態,用藥物之偏性調整疾病偏態,改善疾病發生發展的環境,使體內自我修復能力充分發揮作用。

    這一優勢,對于復雜病因疾病、不明病因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調態”往往有整體扭轉、先發制人的治療效果。

    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我作為中日友好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組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患者 248例,特別是用純中藥治愈的11例SARS患者,平均退熱時間和肺部斑片狀陰影吸收時間均顯著縮短,且隨訪至今未見明顯并發癥,便是發揮了中醫“調態”的特色優勢,對早期感染患者發汗解表,從傷寒太陽經證辨治,取得滿意療效,該成果也被寫入世衛組織《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臨床試驗》報告。

    再如今年抗擊新冠肺炎,在疫情暴發早期,尤其是病因不明確、病理機制有待研究、特效藥物和疫苗尚未出現的階段,中醫即刻深入臨床一線,通過望聞問切快速找到疾病共性規律,確定治療方案(如擬定中醫通治方),第一時間大規模開展中醫治療,從而緩解短時間內病例劇增的醫療系統壓力。

    早在1月26日,我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便帶領專家組通過臨床分析,將此次新冠肺炎歸屬于中醫“寒濕疫”,并針對其寒濕閉肺困脾的核心病機,擬定了通治方“寒濕疫方(武漢抗疫一號方)”,率先在武漢受災最重的武昌區大規模發放。

    截至3月2日已在武漢累計發放72.3萬副,救治5萬余人次,數據表明,中醫藥在保護高風險人群、降低發病率的同時,有效減少了輕癥患者轉重率。從“寒濕疫”認識與治療新冠肺炎便是基于“調態”思想。

     

    天下專欄百家爭鳴,直擊你最關心的話題。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