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前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三季度增長4.9%,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這個0.7%,凸顯中國經濟強大的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
增長持續加速
總體上,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降轉升,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多項主要指標同比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0.4%,全部為正值。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0.7%,全國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0.6%。從累計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上半年是下降1.6%,可以說扭轉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
三季度的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快于預期,V型復蘇信號更加顯著,顯示出中國經濟運行的持續穩定恢復,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給正在緩慢重啟的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動力。渣打銀行首席執行官溫拓思說,“中國經濟表現非常接近V型復蘇,應對疫情的措施猶如‘神奇配方’,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以驚人速度恢復增長?!?/p>
彰顯韌性活力
從主要指標的變動趨勢看,國內生產總值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7%。這充分表明我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確實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在初步控制住疫情蔓延勢頭后,中國及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動復工復產,出臺多項強化就業優先、促進投資消費、穩定外貿外資、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措施,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還表現在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網上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持續火熱,在線辦公、遠程問診、在線教育等新興需求旺盛。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1%,加快2.8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4.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年中國將增長1.9%,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最新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經濟復蘇力度增強。
向好態勢繼續
從需求、生產、市場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中國經濟在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保持目前態勢。一是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投資增長有后勁,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消費增長有潛力。從增長面看,目前統計的18類商品類別中有14類轉為正增長、6類實現兩位數增長。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國零售、餐飲行業重點監測企業的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9%;二是產業循環持續改善。產能利用率逐季提升。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由上個月同比下降0.8%轉為增長3.2%。多數服務業行業實現正增長。9月份,構成服務業生產指數的8個行業中有6個行業的生產指數實現正增長;三是市場主體信心逐漸增強。1—8月,新增減稅降費1.88萬億元,有效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8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9.1%,連續4個月正增長,規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5%。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5%,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9%,連續7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
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9.2%,這將是世界最好的指標。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預測趨于保守: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在5%以上?!?當前,我們必須看到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多,境外的疫情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國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舊不小。在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區、行業、企業的恢復還不均衡,經濟持續復蘇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為此,我們要著眼未來的謀略有利于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平衡,進一步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上海研究院 兼職研究員 陳新光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