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為此,各級人民政協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增進團結、爭取人心、廣泛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襄偉業。
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首要的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為此,在人民政協,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是一個政治共同體,要共同落實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的領導和對政協工作的要求,通過政協制度的有效運行和民主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見共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結合自己曾在地市級政協擔任兩屆政協委員的履職體會,感到深刻認識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主要從三個方面去理解:一是始終堅持黨對人民政協工作領導,充分體現鮮明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通過政協制度的有效運行和民主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見共識;二是充分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這一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推動包括人民政協制度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大限度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實現新時代的目標任務;三是人民政協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一切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其中,要把思想政治引領和凝聚共識的成效作為衡量履職成效的重要標準。
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科學總結
凝聚共識是對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人民政協從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鞏固全國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從其起草和通過的整個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通過民主協商形成和凝聚共識的生動實踐。
凝聚共識始終是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現實需要。當前,社會階層結構復雜多樣前所未有,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前所未有。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需要人民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擺在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一切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來部署。當前,在謀劃推進“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種,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引領和凝聚共識的成效作為衡量履職成效的重要標準,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引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進一步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更加堅定信心、奮發有為、不辱使命。
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協商機構職能定位的內在要求
凝聚共識本質上屬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循循善誘的工作方法和細致的“繡花”功夫,久久為功,才能善作善成。要堅持思想政治引領的方向,落實《關于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把凝聚共識貫穿政協委員履職全過程各方面。在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工作中,與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以道交友、以情感人、以理服眾、以商求同,通過協商履職、界別聯誼、政協書院、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委員活動日等平臺,耐心細致地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發揮中共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溝通聯絡,做好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員的專題學習考察、界別協商等工作,加強同港澳同胞的團結聯誼,拓展同臺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能量。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更好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在協商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
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政協性質的定位,要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同時,人民政協作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需要在深入、坦誠、平等的協商討論中反映各方訴求、增進了解共識,更好服務科學民主決策和決策實施,為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推動凝聚共識工作不斷上臺階、見實效。在這意義上,可以說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人民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其職責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海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陳新光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