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說天下  >>  正文
    王屏:日美究竟想在亞洲干什么?
    說天下
    2021年04月16日

    眾所周知,本月中旬,日本新上任半年有余的首相菅義偉將去美國,拜見新總統拜登。

    這次日美首腦會談的內容大致如下:1.締結日美“有關氣候變化的合作協定”;2.討論應對新冠病毒的措施及疫苗接種問題;3.商討尖端技術開發以及構筑穩定的零部件供給網問題;4.其他問題,“臺灣問題”;所謂的涉港涉疆問題;中國出臺海警法問題;釣魚島問題;緬甸問題;朝核問題,等等。對此,日美雙方能否達成一致并發表聯合聲明不得而知,但日美兩國各懷鬼胎,互相利用卻是不爭的事實。

    本來,日美兩國政府都應該很忙。但卻“閑來無事”,時刻盯著中國。

    美國政府應對“新冠”不利,百姓遭殃,近60萬人的生命被活活奪走。這個數字大概比美國在兩次世界打仗以及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死難人數的總和還要多!但是美國政府卻不顧后院起火,“忘我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拉幫結伙,妄圖“群毆”中國。

    日本政府也是面對疫情后的經濟衰退和企業倒閉,一籌莫展。三無(無派閥、無資金、非世襲)首相菅義偉率領安倍操控下的“影子內閣”艱難出征。由于安倍不愿意看到黨內“政敵”石破茂在總裁選舉中獲勝,便運作“密室政治”,戲劇性地使菅義偉得到了自民黨七大派閥中五個派閥的支持,用“非常選舉方法”(即拒絕全體地方黨員投票)讓菅義偉得以成為日本第99屆首相。菅義偉接班實際上是完成安倍剩余的任期,其“看守內閣”特色明顯,正如自民黨干事長二階俊博所言:“安倍之后還是安倍”。

    本來,武漢疫情期間,來自日本人民的關心和幫助,極大地提升了兩國民眾之間的信賴感。中國政府與民間都希望為日本經濟的發展助一臂之力。但是,日本政府似乎對改善中日關系并不積極。安倍在下臺前一周,積極推出“先發制人攻擊敵方基地”的防衛政策主張,又將自己的親弟弟放到菅內閣防衛大臣的位置上。拜登上臺后,美國新政府一改“單邊主義”,直接拉幫結伙,企圖圍堵中國,阻礙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亞洲的崛起。日本菅政權則尾隨其后,不顧來之不易的改善中日關系的局面與契機,在涉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和領土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成為亞洲內部的“麻煩制造者”。

    日美究竟想在亞洲干什么?二戰結束70多年了,美國還賴在亞洲不走。自己力不從心,就慫恿盟國當炮灰,并離間亞洲國家,破壞亞洲團結,以獲魚翁之利。美國攪亂了中東與東歐,又將魔掌伸向亞洲。

    1945年8月30日,當麥克阿瑟抵達日本神奈川縣厚木機場時,日本似乎就成了美國版圖延伸到遠東的“邊界”。一部戰后日本政治史同時也就成了一部戰后日美關系史。冷戰形成后,美國出于自己東亞戰略的考慮,急忙與日本片面講和并將其納入美國東亞安全戰略的框架之中,對日政策也由肢解日本變為扶持日本。美國打著聯合國旗號占領了日本,并在亞太地區取得霸權地位,1951年9月“日美安保條約”簽訂,并于次年生效。

    從條約的內容看,日本只是一個半獨立國家。安保條約確認美國陸??杖婑v留日本,但卻不提美國應盡保衛日本的義務。在麥克阿瑟授意下制定的《日本國憲法》,確立了日本放棄武裝、實施民主并走和平道路的國家發展方向。以“重經濟、輕武裝、日美安?!睘樘卣鞯摹凹锫肪€”成為日本“戰后體制”的根本,吉田路線確實使日本在短期內擺脫了戰敗國地位并回歸國際社會。

    不過,重視日本獨立與自尊的“非主流保守派”鳩山一郎接任首相后對日美安保條約提出挑戰。他積極主張修改憲法,修復與蘇聯的關系,與以吉田茂為首親美反共的“主流保守派”相抗衡,并立志擺脫“對美從屬”地位。

    “日美安保條約”即日美政要口中常說的“日美同盟”,它既是戰后日本外交安保政策制定的基礎,又是美國強加在日本頭上的緊箍咒。我曾就“日美同盟”問題請教過日本史學界泰斗三谷太一郎教授,他回答我說:“不存在日美同盟”。確實,“同盟”關系應建立在對等的基礎之上,雙方互相承擔責任和義務。美軍在沖繩胡作非為,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說“治外法權”喪失并不為過?!叭彰赖匚粎f定”更使日本“殖民地”特色盡顯,難怪日本說自己不是“正常國家”。

    其實,日本新憲法與日美安保條約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內部扭曲現象。日美安保條約要求日本重新武裝,但是,日本新憲法不允許日本擁有軍隊。這是美國對日政策前后矛盾所致,也是吉田茂想一箭雙雕,既讓美國放心又不花錢搞軍備的結果。時至今日,這種內在矛盾仍未得到解決。美國人說日本“白搭車”,不理解為何要保護日本。日本人對向美國提供基地和“溫情預算”憤憤不滿。新憲法與安保條約之間的二律背反為日本“戰后體制”的崩潰以及日美同盟關系的質變埋下伏筆。

    60年代初,在聲勢浩大的反對續簽“日美安保條約”的斗爭中,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企圖在日美安保條約框架內使日本利益得到伸展,續簽了安保條約,也終于寫進了美國“保護日本”的字樣,這就是所謂的“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這次菅義偉與拜登會談的內容之一就是想在“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于釣魚島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共識,日美兩國企圖私下拿中國的領土做交易,可笑至極。

    日本實現了“經濟大國”的戰略目標后,在80年代提出了使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以中曾根康弘為首的“新保守派”發誓要對日本政治進行“戰后總決算”,日本的軍費開支也在中曾根內閣時期首次超過了GDP的1%。冷戰結束后,日美共同的“假想敵”蘇聯解體,日本政界、學界、軍界產生了一股“脫美”傾向。1997年一紙日美合作“新指針”將日本拉回日美安??蚣墚斨?。1999年日本通過“周邊事態法”,2003年又通過了“有事法”,其目的就是想走出國界,將“專守防衛”變為“動態防衛”,改變戰后日本防衛政策的實質內容。2005年年初,日美“2+2會談”將臺海地區作為其“共同戰略目標”。

    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后,完全繼承了其外公的政治DNA。他雖然口喊要“搗毀戰后體制”,但卻不敢挑戰美國,只想在日美安保條約框架內求得日本利益的最大化。安倍提出了使日本成為“軍事大國”的戰略目標,并不惜“解釋修憲”,同時推出所謂的“價值觀外交”和“積極的和平主義”,企圖討好美國,“借船出?!?,到“地球的另一邊”。美國答應日本“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于釣魚島是手段,逼日本在東亞替自己當“馬前卒”才是目的。近一個月來,日美兩國在干涉中國內政,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勾結不斷,日本被美國“帶著節奏跑”。此次菅義偉訪美,兩國試圖在臺灣問題上達成共識,甚至發表聯合聲明,中日關系面臨嚴峻考驗!

    日本國內政局也是瞬息萬變,如果在野黨6月中旬國會閉會之前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那么,今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前,眾議院解散實施大選就被提到議事日程。因此,菅義偉為了保住自己的首相寶座,借訪美之機奮力一搏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過渡消費中國”,損害東亞地區政治經濟利益,他是否能如愿繼續執政令人懷疑。

    21世紀國際關系格局的最大變動將是東方的復興與崛起以及西方的應對與適應,東亞的崛起將對21世紀國際關系新格局與世界新秩序的形成發揮重大影響?!皝喼奘莵喼奕说膩喼蕖?,外來勢力在亞洲橫行霸道的時代已經結束!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王屏)

    天下專欄百家爭鳴,直擊你最關心的話題。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