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經過國家廣場,看到的情況有點出乎意料。室外氣溫93度多——美國用的是華氏度,相當于攝氏34度——天這么熱廣場還“游人如織”,而且幾乎沒有戴口罩的。而就在這一天,全美50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均在上升。昨天全美新增病例超過28000,比半個月前上升了121%。
高溫也讓我一直認為的一個“常識”有了例外。以前我認為美國人在烈日下是不打傘的,隨它有多熱,一身短衣任平生——就是不打傘遮陽,頂多也就戴頂帽子。一種說法是他們喜歡把皮膚曬得黝黑(tannedskin),顯得健康;真實的情況有待了解,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大小超市、便利店的防曬用品牌子多,銷路也好。今天在廣場我竟然看見有四五人打著傘!我特意看看他們是不是亞洲人,結果發現都是地道美國“老百姓”。這是幾年來罕見的。
在和他們擦身而過之后,我的注意力被路邊叫賣礦泉水的幾位黑人吸引了。這幾位“小販”(姑且借用這個名稱吧)在華盛頓紀念碑北邊草坪盡頭的水泥路邊,推著幾架超市購物用的貨車,向過往的游客高聲吆喝:“冰鎮飲料,兩美元一瓶!”當然他們的“貨攤”上沒有支起遮陽傘。
我見到他們的第一感覺竟然是:哈,今天看到了一群吃苦耐勞的老美!這是有原因的。記得這個月初采訪德克薩斯州的一位煙花銷售商時,聽他抱怨說從中國進口的煙花在美國的港口滯留幾個月了都上不了岸,運不過來,原因是本該連軸轉的港口,卻因為新冠疫情工人數量大減而人手短缺,效率低下;而當疫情有所好轉,疫苗接種率提高之后,有些工人又不愿意回來上班。為什么?因為聯邦政府給他們發錢——疫情期間的救助發了好幾輪,“收入”跟上班相比不相上下。
這幾位賣水的“小販”熱情地和我打招呼,開玩笑說他們的照片要發到“郵報”上去。我注意到他們用的保溫箱一律是易酷樂(IGLOO,意思是愛斯基摩人的房子)牌子;飲料除了礦泉水之外,還有各種碳酸飲料和果汁。
我跟一位長得有點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摩根·弗里曼扮演)的中年人打招呼(見上圖),征得他同意后,拍了幾張照片。他不停地和身邊一位“光膀子”講周邊的景點——二戰紀念碑、馬丁路德金紀念廣場,等等。在不叫賣的時候,他會安靜地靠著保溫箱,顯得有些憂郁。
他的同伴中有一位小伙,掄起一個裝滿冰塊的塑料袋往路面上摔,大概是要把里面的冰塊打散,然后把它們倒進路邊一個藍色的大塑料筐里;塑料筐里立即彌漫著白色的霧氣。
這一情景立即把路過的一群小孩吸引過來,她們感覺到了涼氣,把手伸到塑料筐里撈冰塊(見下圖);跟著的大人們趕快給買了幾瓶飲料,把孩子們牽走了。
在距離這些“小販”大約100米的華盛頓紀念碑的近旁也有一個流動的黑人拉著小車賣水。他還掛著一個胸卡,不知道是不是銷售許可之類的憑證。
今天還采訪了一位“童子軍”和他的老師,以及來自佛羅里達州的一家人。
2021年7月17日記
作者系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總編輯
掃描二維碼關注本文作者公號
(本文來源:煥新手記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