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備受關注的拉林鐵路開通運營整整一個月。一個月當中,拉林鐵路運送旅客10.6萬人次,日均3500人次,乘坐復興號高原動車組出行已成為當地百姓的交通首選。(7月26日中國網)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動脈?!耙敫?、先修路”,這句耳熟能詳的話道出了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地方,小到一個村莊、大到一個國家,富裕和繁榮都離不開便捷的交通?!扒Ч虐贅I興,先行在交通?!苯煌ㄗ怨乓詠砭褪敲裆x、經濟命脈、社會基石,維系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承載著社會的發展重托。
事實也確實如此,隨著“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穩步推進,國民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發生了喜人的變化:經濟版圖在變,東西部地區差距逐步縮小,產業轉移漸次拉開;城市發展在變,高鐵將沿線城市連珠成串,區域經濟發展蓬勃興盛;產業結構在變,高鐵的建設不僅化解了產能過剩,更拉動了機械、電子等高端裝備制造的飛躍;物流方式在變,資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被全面激發,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人民生活方式在變,“?;丶铱纯础薄岸喑鋈プ咦摺痹絹碓捷p松......這種種變化,不僅開啟了人們的幸福生活,同樣也打開了致富之門,“高鐵生活”方式也由此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的新詞匯。
世界屋脊西藏,綿延的雪山之下,孕育出了拉薩與林芝兩顆明珠,將這兩顆明珠相連是當地人民多年的期盼。拉林鐵路位于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谷地,90%以上的線路走行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形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經過6年多的施工,鐵路建設者們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破解一系列全國性、世界性罕見難題,創造了高原鐵路建設奇跡。
一通百通。沒有大交通,就沒有大發展。西藏自治區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完善和優化了西藏鐵路網的布局和規劃,改善了西藏的交通狀態,建造成西藏連接川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的大能力快捷通道,改善了沿線投資環境,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建設,為西藏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歷史性地實現復興號動車組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翻開了西藏和高原鐵路建設發展新篇章。
修的是路,連的是心。一條路,便是一條經濟動脈;一條路,就能夠激活一方經濟。正如報道所稱,拉林鐵路開通后,拉薩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時10分、3小時29分可達;山南至林芝最快2小時22分可達;日喀則至林芝最快6小時56分可達。相比汽車運輸,從拉薩到林芝幾乎節省了一半時間,從山南到林芝也節省了2個多小時,鐵路交通的優勢立竿見影。拉林鐵路沿線經過地區面積22.6萬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18.4%;直接受益人口131萬人,占自治區人口總數的38.2%。這無疑讓我們感受到,“復興號高原動車組”是破解“蜀道難”的見證,也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縮影。
變交通“短板”為發展“跳板”,延伸的鐵路、飛馳的列車,串起雪域高原上的“團結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鋪就增收致富的“幸福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西藏自治區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