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說天下  >>  正文
    李義平:全面準確地理解共同富裕
    說天下
    2021年08月30日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宗旨是讓人民群眾普遍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步入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富裕,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不是拔苗助長。共同富裕要考慮到各種關系的平衡,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歷史起點。共同富裕不是歷史上的“殺富濟貧”?!皻⒏粷殹钡慕Y果是周而復始的貧窮。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富裕,而且包括精神層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齊步走,少數人可以先走一步。這是措施,不是目標,共同富裕才是目標。高質量經濟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理論體系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意味著消費結構、層次和能力的提升,沒有高質量發展提供的物質基礎,共同富裕就只能是空中樓閣。富裕必須重視生產問題。重視生產就不能竭澤而漁地消費,要既顧眼前,更顧長遠。要有積累和創新。共同富裕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例如醫療、教育、暢通向上流動的渠道、公平地享受各種發展機會。

    如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兩極分化,改革開放就失敗了。在當代中國,確實存在著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原因大致是:①長期的經濟落后,特別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經濟面臨著崩潰的邊緣。改革開放伊始,效率較之公平自然而然地被放到了第一位。②改革過程中的一些誤區,例如認為改革就是要縮小國有經濟的規模,在“賣光”、“送光”的喧囂聲中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又如在初次分配中,勞動的權力與對應收入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出現由分配決定貢獻的被顛倒了的現象,分配(攫?。┧枚?,就認為貢獻大,沒有給創造財富的一線勞動者酬勞對應的激勵;③過度金融化。過度金融化就是盡可能把一切實體、虛擬的都就能成可變成可以交易的金融產品,在交易和投資過程中兩極分化。④按資分配。我們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按生產要素分配包括按資分配。資本的規律是擴大再生產。按資分配更容易形成差距,但這是經濟規律的要求,它能提供更多的社會財富和就業崗位。應當用包容性發展的眼光看待按資分配。

    對于上述產生或者易于拉大貧富差距的問題,應當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原則上應當有利于創造社會財富的實體經濟的從業者。

    共同富裕不存在打壓民營經濟的問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的發展。數據顯示,非公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兩翼,任何一翼的損失都會影響到經濟的健康騰飛。實踐和理論證明,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打壓民營經濟??倳浽诙鄠€場合呼吁支撐民營經濟,專門主持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進一步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千方百計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至于講到第三種分配,即慈善事業,完全是自愿的。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多多創新、搞好企業、多交稅收、安排就業、善待員工、善待環境、善待社區。不可無限擴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更不可把本屬于政府的責任讓企業負擔起來。誰要是盲目擴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搞垮了企業,就是最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由于我們歷史上的“均貧富”,以及當年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樣的歷史,國際社會產生一定的聯想。經濟學告訴我們,這些曾經發生的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不會再發生了:原因一是有為就有位;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責任編輯:呂佳珊】
    天下專欄百家爭鳴,直擊你最關心的話題。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