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中國殘奧健兒拼搏精神,呼喚社會給與殘障人士更多溫暖與關懷
    陳新光
    2021年09月08日

    第16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9月5日在日本東京閉幕。第十次參加殘奧會的中國代表團,在東京殘奧會以96枚金牌、60枚銀牌、51枚銅牌,總獎牌數207枚的優異成績交出完美答卷,不僅在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上遙遙領先,還實現了第五次高居金牌榜首位的壯舉,這足以證明中國對世界殘疾人體育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也是我國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廣大殘疾人生活狀況明顯改善的生動寫照。

    連續五屆殘奧會“雙榜”第一,是我國綜合國力增強的具體體現

    自中國選手首次參加1984年第七屆夏季殘奧會(分別在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和美國紐約)以來,中國殘奧代表團屢創佳績,映射出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長足進步。從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賽事到不斷完善公共設施無障礙環境,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的理念在中國深入人心。本屆殘奧會,中國派出總人數為437人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251人。平均年齡為27.5歲的中國殘奧選手們將參加20個大項、341個小項的角逐,這是我國參加境外殘奧會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

    在8月24日至9月5日的12天的賽程中,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20個大項比賽,獲得了207枚獎牌的優異成績,創造了29項世界紀錄,連續五屆殘奧會位列金牌榜、獎牌榜雙第一。中國連續五屆殘奧會位列金牌榜、獎牌榜雙第一的輝煌成績得益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為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中國體育代表團順利參賽東京殘奧會并取得優異成績,正是偉大祖國不斷發展進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具體體現,是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不斷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也為我們備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積累了經驗,增添了信心。

    中國殘奧運動員拼搏精神震撼人心

    如果說奧運賽場是對人類挑戰體能極限的呈現,那么殘奧賽場更多的是對人類挑戰精神極限的展示。東京殘奧會開幕式以“我們擁有翅膀”為理念,凸顯的是殘奧選手面對困境勇于張開翅膀、逆風飛翔的精神。對有志的殘疾人來說,命運再多坎坷,總有夢想,總有超越。奪金是每一名殘奧會運動員追求的目標,卻不是終極目的。中國殘奧健兒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打動著無數國人??梢哉f,中國殘奧代表團的每位成員都配得上英雄美譽。在東京,他們有太多的場景讓人震撼,有太多走心的細節令人難忘,還有太多的暖心“特寫”給人溫情和力量,在他(她)們取得優異成績的背后,每個參賽者都有著感人至深的故事??梢哉f,中國殘奧代表團的每位成員都配得上英雄美譽,他們將奧林匹克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奏響出一曲心手相牽、命運與共的華彩樂章。

    沒有雙臂,只能靠緊緊咬著毛巾保持姿勢,到邊的方式是以頭撞向泳池壁,最終以獨攬4枚金牌、4次打破紀錄的鄭濤震驚東京賽場。鄭濤14歲起開始練習游泳,為了突破自己的極限,每次水中訓練長達八九個小時;輪椅擊劍運動員李豪兩歲時因車禍導致右腿被截肢,然而童年的不幸并沒有讓他消沉,憑著堅韌的性格和敢于拼搏的信念,第一次參加殘奧會的他就為中國隊挑落首金;在鐵人三項賽場,王家超是我國第一位參加這個項目的運動員,作為一名曾經奪金的殘奧游泳運動員,2015年他又轉戰鐵人三項,用每周訓練近30小時的付出終于圓了自己再次參加殘奧會的夢想;女子50米蝶泳S5級決賽中,被稱為“無臂美人魚”的中國選手盧冬在打破世界紀錄的同時成功摘金。頒獎典禮過后的合影環節,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感人細節,銀牌銅牌獲得者都坐在輪椅上,盧冬卻單腿下蹲,留下了這屆殘奧會上最動人的照片之一。通過殘奧賽場,還讓我們認識到一些特殊的人,那些為了殘疾人朋友默默奉獻的無名者:劉翠青和領跑員徐冬林配合默契,在女子400米T11級決賽中,以56秒25打破殘奧會紀錄的成績蟬聯這個項目的金牌、還取得女子200米T11級金牌。鮮為人知的是領跑員徐冬林賽前遭遇半月板撕裂,從開賽到結束他一共陪伴劉翠青跑了11槍,每次他的右膝都纏著厚厚的繃帶。8年的攜手前行,徐冬林堅持著將劉翠青送到了世界之巔,劉翠青說:“他相當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為我指引了方向。上帝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想看看引導員徐東林的臉?!?從中傳遞出奧運會及殘奧會的核心價值,對創造一個健全人與殘疾人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美好世界的希冀,更是倡導“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屬一個世界”的平臺。健全人通過殘奧會,給予殘疾人運動員的是掌聲和鼓勵,也給予他們人文關懷與尊重理解,而殘奧健兒給予健全人的是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令人震撼的感動。

    消除偏見與歧視,給與殘障人士更多溫暖與關懷

    目前,世界大約有10億殘疾人,其中有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殘疾人數量持續增長的原因:一是與人口老齡化密切相關;二是與殘疾有關的慢性疾病狀況增加有關。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全球70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7人中就有一名殘疾人。情同與共,這是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共同口號。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本屆殘奧會被賦予更厚重的意義——通過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健全人與殘疾人互幫互助、共享平等權利的和諧社會,一個屬于每個人的美好世界,一個超越國籍、民族、宗教、性別、身體條件等各種差異,攜手同行、共渡難關的美好世界。正如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所說,東京殘奧會不僅和精彩的體育賽事有關,還將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重新打造一個對所有人而言更加包容的社會。

    據中國殘聯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500萬,約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的6.21%。中國人口殘疾率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同,但中國殘疾人口絕對數量多,負擔殘疾人的擔子重。中國殘疾人口主要集中在聽力,語言,智力方面,合計占殘疾人口總數的53.89%。中國這么多的殘疾人和所有健康人一樣,頑強生活,有愛有淚。一個健康人,任何一個身體器官的受傷,在短暫養病的過程中,都會感覺到生活的不方便,更何況是一個長期的傷殘患者。曾記否:2016年感動世界的兩個中國兄弟殘疾老人嗎?在河北井陘縣冶里村的賈文其雙目失明,賈海霞失去雙臂,從2002年起,二人互相扶持、植樹造林,在村邊50多畝的冶河荒灘上種活1萬多棵樹,讓50畝荒灘變成綠洲。2014年,賈文其和賈海霞當選“感動河北十大人物”,2016年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讓他們火遍全世界,網友將他倆稱為“感動世界的植樹老人”。本屆東京殘奧會,中國殘奧健兒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打動著無數國人,更是期待國人將心比心,全社會共同做出努力,消除偏見與歧視,給與殘障人士更多溫暖與關懷,以激勵更多殘障人士創造美好生活。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兼職教授 陳新光

    2021年9月8日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