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中國市場稍有風吹草動,西方媒體便彈起中國經濟“崩潰”的老調,這不,近期他們又借中國局部地區缺電、疫情散發、恒大公司“危機”、經濟增速放緩,來抹黑中國經濟“喪失復蘇動力”??墒鞘聦嵖偸墙o西方媒體不斷打臉,越來越多的全球資本正源源不斷投向中國。
來自商務部10月20日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595.1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853.2億元,同比增長22.5%。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29.1%,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3.4%,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5.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萬家,同比增長36.5%,累計設立超過107.3萬家。商務部近期問卷調查顯示,3000多家重點外資企業中,99%的企業無項目減資或撤資計劃。
同樣中國經濟的數據依然亮麗。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為8231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283264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出口155477億元,增長22.7%;進口127787億元,增長22.6%;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前不久發布的《2021世界投資報告》也顯示,中國去年引進外資規模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吸引外資流入”的國家。202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額大幅下降,降至1萬億美元。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規模為1630億美元,逆勢增長4%。去年流入西方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69%至2290億美元,創下過去25年以來的最低值,而歐洲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額同比下降80%,北美下降42%,拉丁美洲下降45%。
中國用最短的時間控制住了國內疫情,使經濟得以快速反彈,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外國公司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潛力最大的市場。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發布的年度報告《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和《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50%的會員企業對近期已改善的中國營商環境表示認可;85%的會員企業的產能和供應鏈沒有遷出的計劃;75%的企業對中國改革開放措施具有高度信心,并把中國作為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而中國歐盟商會近期發布的《2021年商業信心調查》報告說,73%的企業去年實現了盈利,60%的企業計劃今年擴大在華業務規模。
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無疑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產業巨頭的強大磁場,為其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目前中國擁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比美國總人口數量還多,是美國1.2億中產階層三倍還多,而有智庫研究認為在未來10年至15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將成為全球消費能力最強大的地區。因此,誰投資中國誰就搶占了先機,誰擁有了中國市場誰就擁有了未來更大的發展動力和空間。
看一看全球著名產業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情況就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巨大的發展動能和這些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高依賴度。2020年,美國蘋果公司全球的銷售額為643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就有3000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47%。而其在美國市場銷售額僅為1750億美元,占比27%。去年,特斯拉全年特斯拉全球的銷量逆勢增長了36%,接近50萬輛,其中大部分的增量來自于中國市場,總共銷售了14.7萬電動車。而在美國的增長不到2%。通用汽車公司,去年在中國市場零售銷量逾290萬輛,其中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4.1%。福特中國全年累計銷量近60.3萬輛,同比上漲6.1%。
據德國CAR汽車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德國三大車企大眾、戴姆勒和寶馬共銷售了1416萬輛汽車。其中,總量的38.2%的份額來自中國市場,達到540萬輛。2020年,豐田汽車在華銷量達到了179.7萬輛,同比增長10.9%。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認為,中國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并將為跨國公司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全國外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8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7%。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說,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為15.94萬億元人民幣、1.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1.6%、46.0%。
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更多的外資投向了高端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2020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從165.8億美元增長到433.5億美元,呈高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設和增資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602個,同比增長81.3%,比2019年同期增長76%。
中國為何有如此大的引資吸引力?
穩健復蘇的中國經濟,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優良投資環境,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優勢,經濟的持續中高速增長和巨大市場活力的諸多因素疊加,使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充滿信心,投資力度持續增強,中國成為全球產業資本的“避風港”和增長極。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在過去8年時間,先后6次修訂壓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條款從190條縮減到目前的33條,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給海外投資帶來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還在于給外資提供了更多與國際接軌的具的開放平臺,從而為打開了中國高水平開放的新天地。目前,全國擁有230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21個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這些平臺為外資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投資平臺。
中國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步伐不斷加快,進一步強化了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來自國家工信部的消息說,自2010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中國工業有2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其中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工程機械、高鐵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诖?,全球產業鏈對于中國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使更多的外資將中國作為投資的最佳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