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魏延安  >>  正文
    魏延安:農產品直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魏延安
    2021年11月20日

    由于剛需高頻消費、市場體量大、電商滲透率低,農產品電商成為近年電商發展的熱點,呈現出投資熱情高、模式演化快、增長速度高等特點,尤其是農產品直播表現搶眼。根據不同口徑的大數據監測來看,2020年農產品網絡零售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元,在農產品零售渠道的占比超過10%,其中農產品直播達到1000億元左右規模。推動農產品直播持續健康發展,當前需要重要關注幾個問題。

    一、農產品直播快速發展,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

    農產品直播發展快,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農產品電商近年受到各方關注,社會資本涌入積極,推動快速發展;二是新冠疫情推動農產品加速上網,直播成為基本載體;三是政府與社會各界大力開展戰疫助農等一系列活動,多位縣長、明星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代言帶貨,進一步推動農產品直播;四是農產品及產地具有直播的天然優勢,田園牧歌式的鄉村場景、誘人的現場品鑒展示,使得農產品成為短視頻和直播的重要內容,也形成愛屋及烏的消費粘性。

    但農產品直播也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標準缺失,缺少標準與有標準難執行的情形同時存在,大小、顏色、品種、成熟度不分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內在品質一致性較差,貨不對版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二是體驗不好,供應鏈體系特別是配送體系還較為落后,倉儲、包裝、冷鏈、物流等跟不上,影響保鮮和配送時效,有的在消費者收到時已經包裝破損,產品變質;三是良莠不齊,存在夸大宣傳、以次充好甚至掛羊頭賣狗肉等現象,影響消費者信心和區域公共品牌形象;四是人才匱乏,前期主要依靠縣長、明星代言代貨,有大量的果農想自己直播,但培訓指導還不到位。

    二、農民大量參與直播,給農產品流通帶來重要影響

    農民參與直播積極性高漲,主要在于技術門檻更低,操作更便捷。做傳統電商,從一開始的店鋪裝修、美工攝影、文案創作到后臺客服、電子接單等十幾個程序,對農民而言太復雜,難學難做。直播則只需要拿起手機對著田間地頭和農產品一拍,現場品嘗,可謂簡單粗暴有效。由此,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直播正在成為新農活,農民正在成為新網紅,農品正在成為新網貨,數據正在成為新農資,直播讓農民的角色定位從傳統的生產者向現代經營者轉型。

    農民參與直播銷售,對傳統水果流通渠道帶來沖擊。傳統農產品流通有“三三制”之說,即農產品的終端零售價格里,農民地頭價占1/3,產地與銷區的批發、貯藏、包裝、運輸、損耗等中間流通環節占1/3;終端零售環節占1/3。但直播電商省掉了中間環節,變成“四四開”的情形,也就是說原來終端零售10元的農產品,現在通過直播,終端的消費者只需要8元左右甚至更低,比原來便宜了兩塊,而農民實際賣出的價格可能達到4元甚至多,農民多掙,消費者受益,讓一些傳統批發市場受到沖擊。

    農民參與直播銷售,也在推動傳統電商轉型升級。許多農產品電商企業其實是網上的“二倒販子”,雖然也減少了傳統流通的中間環節,但自己又成為新的中間環節?,F在農民直接電商銷售,這一類電商企業受到沖擊,因為他們的收購價比農民高,再加上運營成本,終端價格當然不如農民自己賣有競爭力,一些農產品電商企業陷入了賠本賺吆喝的境地,必須轉型升級。要么把產品的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把包裝設計搞得更精致,與農民直銷形成差異化競爭,要么把運營成本想辦法降下來,但比較難;要么轉型做供應鏈等方面的服務,甚至是徹底退出。

    三、推動農產品直播健康發展,需要把握好四個關口

    一是以標準化為核心,把好選品關。適合直播的農產品首先要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就不是合格的網貨。但現實是,農產品還需要走很長的道路,才能從農產品變為合格的商品,再從合格的商品變為合格的網貨。首先要實現外觀標準化,品種分開,顏色分開,大小分開;其次是品質標準化,把不同的酸甜度分開,挑出霉心果等殘次品,加速向進口水果品質看齊;第三是生產標準化,以產品標準化倒推生產標準化,為外觀標準化、品質標準化奠定基礎。

    二是以不搞低價營銷為原則,把好價格關。全網最低價往往是直播帶貨的鮮明標簽,讓消費品商家既愛又恨,也讓農產品大呼傷不起。電商是靠低價起家的,原因是去掉了中間環節,但對農產品而言,因為快遞包裝等增加成本較高,甚至出現網上農產品更貴的現狀。特別是農產品的溢價空間比較小,一般終端市場加價倍率約為3倍,而服裝等輕工業品卻可以達到8-10倍。如果參考高加價倍率的商品大幅度打折,將會嚴重擾亂整個農產品正常的價格體系,不僅賠本賺吆喝,而且會導致優質優價難以實現,可以給一定優惠,但絕對不能給大幅度優惠。

    三是以誠信經營為底線,把好信譽關。一些直播的展現非常有場景感,擺放的農產品優中選優,色香味俱全,再加上現場的品嘗表演和燒腦推銷,頓時激發了消費者的食欲和購買沖動。但一些直播不規范不誠信,輕度的魚龍混雜,嚴重的“李代桃僵”,甚至搞虛假的悲情營銷,催觀眾淚,賣殘次貨,賺不義錢,對整個農產品直播帶貨帶來負面影響。鼓勵素顏直播,地頭原生態直播,讓消費者知道真實的農產品長什么樣,從說真話講實情開始,增進城鄉互信,讓消費者更好接受。

    四是以合作共贏為方向,把好機制關。大部分的農產品直播中,帶貨主播都不是農民,其角色相當于網絡推銷者,生產和供應任務,還得交給農民或者合作社、企業,或者是專業的電商供應鏈公司,涉及多個環節、多方利益,必須建立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如果給源頭的農民壓價太低,那么一定沒有好貨;如果沒有給夠供應鏈的成本,那么也會出現偷工減料,配送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涉及直播帶貨的各個方面,要真正做到開誠布公、合理利益分成,才能行得穩走得遠。

    (二〇二一年七月五日)

    三農學者、農村電商專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