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將教育快速數字化帶來的挑戰轉化為機遇
    陳新光
    2021年11月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年4月中旬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突發的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得191個國家的學校停課,影響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15.8億兒童和青少年,占全球在校學生91.3%。。世界即將步入2022年,但疫情大流行依舊沒有看到拐點,而且新冠病毒變異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給防控疫情帶來更高要求,可以研判,在線教育現代化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的發展趨勢,然而在線教育的快速數字化帶來的“知識鴻溝”正在形成,從而引發人們的思考和社會的關注。

    疫情大流行使得在線教育應運而生

    在線教育即遠程教育也就是E-Learning,發源于美國。2012 年,美國三大 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 Coursera、Udacity、edX橫空出世,在線教育模式愈加豐富,新的商業模式也迅速萌芽,從北美歐洲迅速擴展到亞洲地區。20世紀末期,鳳凰城大學通過互聯網形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服務,1989年成為美國第一批被認可的提供網絡學位的教育學校,這所學校共有9.6萬名學生,主要分布美國28個州134所學校里,學生主要是23歲以上的在職成年人,以獲得學位證書為目的,可24小時開展網上學習,被稱為“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機構創新典范”。鳳凰城大學對于推動美國在線教育行業的全面發展影響深遠,跟隨美國腳步,西方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IT技術+教育”戰略規劃。

    疫情拷問各國教育系統應急能力。疫情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一份可免費獲取的學習應用程序和平臺清單,供家長、教師、學生以及學校系統使用。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成立了新冠肺炎緊急工作組,支持各國的應對措施并分享有效政策,重點關注最脆弱國家。G20國集團教育部長視頻會議呼吁,各國應增加對遠程教育方面的投資,加強國際合作、增進信息溝通,同時拓展技術應用、共享優質資源,以建立更強大和靈活的全球教育體系。圍繞在線教育,此次疫情激發了海量資源的空前公開,以及多元手段的集中釋放,這些都為國際合作的加強提供了便利條件。

    中國向世界分享在線教育的中國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在線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線教學打破了學校物理上的圍墻,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如今,全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隨著網絡普及,農村孩子也能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目前,全國98.4%的農村學校(含小規模學校)實現網絡接入,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比例從2014年的58.2%提高到2020年7月的93.1%。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948個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000萬條。在這次抗疫中,中國的在線教育激發了海量資源的空前公開,以及多元手段的集中釋放,也為國際合作的加強提供了便利條件。

    中國一直向世界分享在線教育的中國經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全球高級別教育官員視頻會議,來自中國、法國、伊朗、意大利、日本、韓國等72個國家的代表分享了在線教育方法和最佳實踐。疫情期間主要國家在線教育經驗歸結為四類:一是實時發布與教育領域相關的疫情走勢及對策;二是對教師和校長的遠程工作進行培訓(如中國、意大利、英國);三是大規模部署在線課程(如中國、法國);四是建立并培訓支持家庭輔導。其中對全境內的教師校長進行遠程工作培訓和大規模部署在線課程的經驗就來自中國。同時,中國企業網龍公司還宣布了“非洲教師在線教育能力建設計劃”,該計劃為非洲開通100萬個在線教育賬號,培訓10萬名骨干教師,首期為1萬名。同時聯合其他合作伙伴制作1000個聚焦“提升教師在線教育能力”的培訓課程。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質量提升

    在線教育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國切換到“網課”頻道的背景下,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數字技術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尤為突出。非洲、拉美、南亞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遠程教育工具和技術。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近90%的學生沒有家用電腦,82%的學生無法接入互聯網。電力短缺也是非洲國家實現遠程教育的一大挑戰只有不到10%能夠用上穩定電力。另外,大量教師沒有在線教育經驗和技能,缺乏相關培訓。在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64%的小學教師和50%的中學教師接受過最基礎的職業培訓。

    開展在線教育需秉持一致的教育邏輯。新冠大流行導致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校園維護和服務減少和校園關閉。健康和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和高等教育機構目前最為關心的問題,但持續高強度使用zoom和類似的視頻教學平臺,現在都已感到疲憊。面對人類實現教育和創造力所需時間可能被縮減的挑戰,以及對于世界范圍內對高質量教育有巨大的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新冠疫情對高等教育造成的影響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新冠大流行對教與學的主要影響是在線教育的增加,混合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最流行的形式。為此,許多國家提出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方案,包括創建一個完整的數字校園,以避免不使線上課程成為“信息發布簡易版”。2020年,中國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線上教育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各級平臺互動交流、智能答疑和個性化學習資源推送功能。2021年11月27日,中國召開第三屆在線教育創新大會,主題為“新時代在線開放課程高質量發展”,提出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質量提升。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2021年11月30日

    【責任編輯:許聃】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