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技,作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一枝奇葩,源遠流長,更是中華文化一張精彩的名片、一幅壯美的畫卷!5月7日,廣東衛視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第二季完美收官,以“驚、險、奇、美、情”震撼呈現中國雜技頂級視聽盛宴,匯聚中華雜技精英,通過創新的舞臺拍攝技術,引領青春時尚的雜技新國潮。
該節目系2022國家廣電總局重點展映項目,中宣部、文旅部的“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總局“中非中阿視聽共享項目”優秀作品;總局“全球發展 視聽共享”播映活動,全國十個綜藝類節目之一。從2月19日每逢周六在廣東衛視、喜粵TV播出以來,節目在大屏收視、網絡輿情、傳播口碑均取得亮點成績,十期節目全網數據總量近十億,索福瑞數據組中收視排名平均全國第4,最高全國第3,相關視頻觸達海外網友超5000萬,獲352家外媒高度點贊,引發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雜技熱潮。
一、創新傳遞中華雜技文化的藝術之美和思想之美,傳遞蓬勃向上的文藝力量
雜技是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中華雜技有著3600多年的歷史。為進一步推動我國雜技藝術的發展,助力傳承千年的中華雜技藝術破圈,以嶄新姿態重歸大眾視野,廣東衛視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在第一季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第二季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30組頂尖雜技精英,延續“雜技 +”模式,致力于向觀眾呈現集藝術性、觀賞性、故事性于一體的雜技舞臺大秀。節目將雜技與多元新潮元素結合,融合表演、特效、舞美,打造驚艷的雜技舞臺,填補了綜藝市場的空白。這是雜技藝術最為盛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檢閱,對于推動我國雜技事業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雜技是優美的表演技巧,是優秀的古老文化,是力與美、技與藝的完美融合,技藝精湛,表演精巧。雖然是小眾,但是《技驚四座》第二季金牌雜技秀顯現和外化人的極限力量與創造美的活動,用心靈和觀眾溝通,拉近了雜技和大眾的距離。如最終奪冠作品,中國雜技團曹凱的《召喚》,講述的是父子倆兩代民警執勤犧牲前的故事,兒子到廚房給父親找點吃的,他的好奇心爆棚,饅頭、西紅柿、面團、鏟子、菜刀都要玩耍一番,把雜技古老弄玩之術賦予了當代情景故事,文火與武煉的碰撞釋放出了絢爛的火花,最后警情鈴聲響起,他立刻結束了調皮,神圣使命在肩,為民平安而凜然出征!
什么是美?《技驚四座》第二季深刻詮釋了生活是美,勞動是美。節目把生活和勞動作為審美對象,雜技融入情景再現,如“向上少年”團隊用雜技生動演繹上世紀六十年代6萬多工人奮戰南京長江大橋建造、合龍的場景,在推車、吊塔、吊橋板等運動物體狹小平面上表現攪拌水泥、夯樁錘鉚、吊裝合龍等熱火朝天勞動場面,動作設計超高難度,既展現了力量與美,還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致敬老一輩建設者,激發全體觀眾為祖國建設輝煌成就而自豪感!作品《激蕩》獲得亞軍。
《技驚四座》第二季既有陽剛之美,也有陰柔之美。如《柔舞霓裳》把敦煌飛天的故事表現得亦真亦幻,懸綢上仙女從天飛降,裙琚飄然,翩若驚鴻?!逗商猎律妨岘囄迕?,宛若荷花亭亭玉立,在流動的荷花車上,一人蹬起數把花傘,營造了如詩如畫的國風佳境。傳統文化與當代元素融合,傳遞了新時代如火如荼向上的文藝力量。
二、展現中國雜技人大膽突破、技藝精湛的青春風采,講述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故事。
節目展現了當代中國雜技人不畏艱險永攀高峰的精神面貌和樂觀、陽剛、靚麗的青春姿態。人類跳高的世界紀錄還在2.5米左右徘徊,此次,《技驚四座》第二季“破圈計劃”團隊挑戰地圈世界最高高度,躍過距離地面3.1米高的八層地圈。半決賽失誤后,重頭再來!特別是在決賽場上,一次穿越8圈這個世界雜技最高度,這種不氣餒、不言敗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動所有觀眾。
曹凱,曾在兩歲半幼小的時候就被托付給了雜技團,他在雜技團長大,老演員給予他父母般溫暖的愛,關懷備至。他不怕吃苦,刻苦練習球技至今已有23年了,舞臺上,他在流動的道具車上手接九球、腳跳踢踏舞,還驚險挑戰人體傾斜 45°彈球,讓全世界看到踢踏舞和球技的結合!星光助推官吳正丹和魏葆華由衷感嘆:“曹凱是了不起的雜技演員,更是一名藝術家。風格和創意都非常好,張力和狀態鋪滿了整個舞臺!”曹凱的勵志故事,感動了所有人!
世界滾環第一人陳桃,幼時因生病聽力受損,但是通過后天的努力,他把滾環技藝練得爐火純青,真正做到人環合一。在《技驚四座》第二季的舞臺上,他多次展現教科書級滾環表演?;厥讓W藝之路,陳桃因聽力問題飽受質疑,但他父親卻傾盡所有,無數次用愛撐起孩子的夢想。陳桃將流淌在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融入到滾環表演之中,戳中無數觀眾淚點。
三、多元破壁融合,破圈層傳播,打造綜藝類真人秀精品,引領文藝清流。
總導演邢狄曦說:新一季節目回歸到雜技在舞臺的綜合藝術表達,挖掘具有“A角”潛力的雜技新力量,讓觀眾真正地走進雜技藝術。
《技驚四座》第二季多元技術創意融合,讓每一幀表演都驚艷。雜技和英歌舞、現代舞、藝術體操、國樂等藝術形式的融合,是一次雜技文化的深度年輕化傳播,讓觀眾大開眼界。
如作為潮汕傳統民間藝術,英歌舞融舞蹈藝術、南拳套路、戲曲演技于一體,以濃厚的文化色彩遐邇聞名,也是非遺文化項目。節目中,“破圈計劃”組合攜手普寧南山英歌隊,在古老地圈與潮汕英歌舞的碰撞中,展現一曲雄渾豪邁的《戰歌》,盡顯非遺文化魅力。
節目繪就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繁榮、多民族團結互鑒的美好畫卷。如來自內蒙古“踢碗姐妹淘”組合,加入了內蒙古金屬搖滾樂和非遺安代舞,還攜手奈熱樂隊,奏響民族色彩濃郁的《草原道木歌》。伴隨著熱情洋溢的蒙古族歌曲,“踢碗姐妹淘”邁著輕盈步伐跳頂碗舞,并騎著獨輪車花式踢碗,以高水平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技驚四座》第二季在全國雜技表演的電視呈現中首個創新使用高速穿越機,實現空中環形360°拍攝,讓觀眾即使遠在電視旁也能近距離感受雜技藝術的震撼畫面;靈活使用升降冰屏和高空水幕,強化整體視覺空間感,營造沉浸式的故事氛圍;多臺高清攝像機捕捉表演細節,以強有力的視聽沖擊,打破雜技和觀眾之間的審美壁壘。
30組雜技人經過四輪環節的精彩比拼,節目匠心延展了雜技人的追夢歷程,著重講好廣東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再度點燃中國雜技傳承之火,更鮮活、更具有現代感的創新表達為傳統藝術賦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官方大V和網友,充分肯定,好評如潮,頻頻登上網絡熱搜榜,成為現象級盛事。
匯天下之精華,揚獨家之優勢?!都俭@四座》第二季呈現中國雜技藝術的輝煌,而真正打動人心的,是美的藝術背后傳遞出的“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精神特質,正是這種精神特質打造出中國雜技藝術頂流,彰顯出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傳播潛力,從而有效助推國潮崛起,有效助推優秀傳統文化“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