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彥鵬  >>  正文
    惜別燕南飛
    吳彥鵬
    2022年08月15日

    北京也被稱作燕京,雖然有好事的人考證認為,燕地的名字源自“匽”字(匽的本義是碗,引申為宛地,今天所說的盆地。)和會飛的燕子無關,但這并不妨礙北京人對燕子的鐘情。把燕子畫到風箏上,幾乎和天壇一樣成了這個城市的象征符號。

    其實不光北京人喜歡燕子。劉禹錫曾在南京寫下《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卑拙右自诤贾輰懴隆跺X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中國喜歡燕子,因為它捕捉蚊子、蒼蠅,被燕子選中筑巢的房子寓意興旺、喜慶。而燕子也喜歡和中國人同處屋檐下,因為中式傳統建筑非常適合燕子筑巢,人多的地方天敵少(比如鷹)。

    當然,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燕子還有更多的神奇存在,它也不止屬于中國。

    1、沒想到它要飛那么遠。

    北方人總說燕子去南方過冬,殊不知,這個南方既不江南,也不是嶺南,最近也得是海南。燕子南飛其中一條線路是東南亞,另外一條則更加遙遠的南部非洲。

    2014年至2018年,研究團隊在位于北京頤和園的廓如亭先后為66只北京雨燕佩戴微型光敏定位器,最后成功獲得了其中25只個體的光照強度數據。以上是25只北京雨燕個體的秋季遷徙路線圖,底圖表示年降水分布情況。(中山大學鳥類生態與進化研究組供圖)

    在這個過程中,燕子飛躍千山萬水,耗時長達幾個月,一路上有鷹隼等獵手圍追堵截,還要經歷饑餓和體力的耗費,這是一場殘酷的自然選擇。

    神奇的是,過冬之后,燕子還能飛回來,準確的找到自己原來住過的地方。

    2、天空才是燕子的家

    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候鳥。但在阿拉伯語中,雨燕被叫作沒有腳的鳥。雨燕的一生基本都在空中飛行,根據科學家給雨燕安裝的記錄裝置監測發現,在遷徙的過程中,雨燕花費在停留休息的時間只占全程的0.64%。為了適應長時間的空中飛行,它進化出了半腦慢波睡眠的方式,飛行時一半大腦保持清醒,另一半大腦則進入沉睡狀態。另外,它們連交配都是在空中完成的。因為這種選擇,雨燕的腿腳已近乎完全退化,以至于不能支撐它們在地上站立行走,只能作為固定身體的掛鉤。

    現在看來,雨燕筑巢,僅僅是為了繁育后代。而小雨燕只需要一個月就又可以飛到空中。

    燕子如此神奇、討人喜愛,但如今,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窘境:能看到燕子的機會越來越少。

    一方面,城市農村的樓房越來越多,但鋼筋水泥玻璃幕墻,燕子筑巢越來越難了。所以在北京二環以內可以看到的燕子,在四環五環反而難覓其跡。

    還記得那首兒歌的歌詞嗎?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p>

    如今高樓蓋起來了,燕子無處安家了。

    另一方面,自然環境的破壞,化肥農藥的使用,從中國到非洲和東南亞萬里之遙,燕子遷徙的處境越來越難。中國人喜歡燕子,有保護意識,但非洲一些國家卻有捕殺家燕等鳥類為食的習慣。并且,非洲人口增長很快,食物緊張,而捕鳥技術卻在提高。今天,我們幾乎很難再看到成群的燕子往來于地球兩端的壯觀景象,目前雨燕已經成為了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我沒有找到國內關于燕子的數據,只找到2019年6月人民網轉載日本媒體《朝日新聞》的一篇報道:日本石川縣的“故鄉燕子數量總調查”對外公布了調查結果,稱該縣2018年燕子的數量首次減少到1萬只以下,為9815只,但是在近50年前的1972年開始調查的時候,該縣還有燕子33,332只,1976年則有36,751只,之后就開始逐漸減少,2018年首次降到1萬只以下,如果從1978年開始算的話,在40年中燕子數量已經減少了約四分之三。

    現在又到了燕子南飛的季節,

    仰望空白的天空,

    期盼著

    “待到明年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作者:吳彥鵬)

    【責任編輯:吳艷鵬】
    媒體人,科普作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