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2022世界500強出爐: 中國企業應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陳新光
    2022年08月16日

    近日,美國《財富》全球同步發布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數據顯示,今年共有145家中國企業上榜,多于美國的34家,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上榜企業的營收占500家上榜企業總營收的31%,首次超過美國0.1個百分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取得如此成績來之不易。中國企業的表現展示了中國發展的成果、抗疫的成績,充分體現了中國企業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

    中國企業數量迅速增加規模擴大并穩居領先地位

    2021年,新冠疫情陰影依舊籠罩全球,但世界經濟在疫情中艱難重啟。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總和約為37.8萬億美元,比上年大幅上漲19.2%(該榜單有史以來最大的漲幅),相當于當年全球GDP的五分之二,接近中國和美國GDP之和。前5強企業中,前兩名均為美國企業,沃爾瑪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亞馬遜上升至第二位。前10強其余公司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沙特阿美公司、蘋果公司、大眾公司、中國建筑集團、美國CVS健康公司,美國和中國各占4家。

    自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28年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像中國如此迅速地增加在排行榜中的數量,超越一個又一個國家的企業,并且穩居領先地位。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不僅數量增加,而且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的平均營業收入達到755.5億美元,總資產3,200億美元,凈資產419.6億美元。進入排行榜的136家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達到809.8億美元,總資產3,580億美元,凈資產431.8億美元,均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由此,中國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地位得到攀升,《財富》世界500強也見證了中國企業的這一成長歷程。

    中國企業綜合競爭力仍需加強

    在看到成績取得來之不易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企業在綜合競爭力方面依舊存在差距。以體現企業經營水平的銷售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3個重要指標來看: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值分別為8.2%、1.94%和14.8%,均高于145家上榜中國企業的均值。以平均利潤為例。中國145家上榜企業平均年利潤約41億美元,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公司平均年利潤為62.0億美元,比中國上榜企業高出約50%。再以部分國家作為比較對象看,2022年上榜的美國企業平均年利潤為100.5億美元,德國企業為44億美元,英國企業為69.6億美元,法國企業為48.5億美元,也均高于中國企業。

    中國上榜企業平均盈利能力不強的三個原因分別是:一是傳統行業占比較高。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大規模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傳統行業面臨轉型壓力,行業企業經營業績下滑,直接影響了上榜中國企業的整體表現;二是品牌價值有待提升。中國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已經領先,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在全球知名品牌榜上,中國品牌的數量和質量明顯不足;三是高科技產業仍面臨“卡脖子”難題。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為例,中國企業綜合指標雖然進步明顯,如互聯網巨頭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今年榜單的排名均有上升,分別位列第46位、第55位和第121位,均創下其排名新高,但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各類企業健康發展,這是中國企業能夠在世界500強榜單連續3年實現數量領先,且規模質量全面提升的最重要原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有一批能夠體現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領全球科技和行業產業發展的世界一流企業做支撐。從創新角度看,就是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主動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尤其是要支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創新體系。

    中國企業要以更開放的心態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謀求自身發展,具體來說:一是從人才角度來說,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為服務國家創新發展、破解“卡脖子”難題夯實基礎。要以更開放的心態引進、用好、留住人才,通過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推動企業發展更上層樓;二是從資本角度來說,要進一步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尤其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企業技術研發的投融資模式,讓金融活水真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之源;三是從營商環境角度來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一流環境,以幫助企業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信心。

    中國共生(智庫)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

    【責任編輯:許聃】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