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迎來中韓建交30周年。30年來,兩國經貿關系取得快速發展,在經濟貿易、雙邊投資、產業合作等各個領域取得令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迎來兩國經貿全面合作發展的新時代。
兩國關系不斷提質升級,雙邊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韓建交以來,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提升,伙伴關系日益深化。1998年,韓國時任總統金大中訪華,雙方宣布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韓合作伙伴關系;2003年,中韓關系進一步升級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8年5月,雙方宣布建立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4年7月,中國國家元首訪韓使兩國關系翻開新的歷史新篇章,雙方宣布中韓將努力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伙伴、致力地區和平的伙伴、攜手振興亞洲的伙伴、促進世界繁榮的伙伴。30年來,兩國關系不斷提質升級,成為國際關系史上雙邊關系發展的典范。
中韓建交30年來,雙方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韓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期僅為50億美元,到2021年突破3600億美元,是建交當年的72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沒能阻止中韓經貿合作發展的步伐,雙邊貿易額在疫情中逆勢上揚,韓國對華出口更是飆漲162.4倍。今年初,《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為兩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今年上半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韓國也連續多年位居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
兩國經濟具有較強互補性,充分展示經貿合作韌性和潛力
在當前不穩定的全球經濟態勢下,對比同期韓國對外出口總額9倍的上漲速度,也充分展示了雙方經貿關系的健康和潛力。顯然中國市場對于韓國方面來說,擁有十幾億人口消費量級的中國市場,能給韓企帶來的發展機遇才剛剛開始,可謂是難以替代。數據顯示,自2003年超越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之后,中國近20年來就一直保持著這個地位。另據《韓國經濟》7月12日報道,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制造業90%以上的新能源電池、半導體、汽車、航空零部件等核心產業材料從中國進口。充分表明兩國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充分展示了雙方經貿合作的韌性和潛力。目前,兩國相互投資也不斷擴大。三星、SK、現代汽車、LG等韓國企業在華多地建設工廠,小米、大疆等品牌也進軍韓國,位于中國的江蘇鹽城、山東煙臺、廣東惠州和韓國全北新萬金的四大中韓產業園區建設更是如火如荼,雙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交融格局。
據韓方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韓相互投資額已經突破2500億美元。2008年以來,中韓經濟發展關聯度為0.56,而同期韓美只有0.054,相差10倍。今年1月份至7月份,韓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44.5%,增長率位居各國之首,這充分說明韓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中韓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鄰,也是分不開的合作伙伴,兩國共同受惠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系,也共同分享雙邊合作帶來的巨大福祉,并共同為地區乃至全球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今年8月3日,韓國產業界相關部門還專門舉辦了一場有關于中韓經貿關系的會議,強調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與韓國之間的合作成果,并討論一些未來發展方向,其中還包括中韓產業鏈不斷融合互補的協議。
正確看待貿易逆差,順利實施中韓自貿協定
近來一段時間,韓國對華貿易連續三個月逆差,成為韓國媒體的熱搜榜。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反映出中韓兩國在國際產業鏈上地位的變化。自今年5月份以來,韓國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對華貿易逆差情況,而自1994年8月至2022年4月,韓國以月度計對我國貿易一直保持順差。韓國對華出現貿易逆差的主因是于中國制造業技術的飛速發展,韓國對華貿易保持連續近30年的順差,是由于“韓國制造”在中國市場擁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曾幾何時,韓國三星手機占我國手機市場20%以上、韓系汽車在我國汽車市場占有率達7%以上。2009年,韓國LG電子曾在中國達到其最大市場占有率5.6%。但近年來,韓國主要出口產品在中國的占有率不斷下降。截至2021年底,三星手機在我國市場的份額已不足1%,LG去年在中國電視市場僅占0.1%的份額,在汽車市場,韓國現代和起亞汽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也被擠出前10位。從長遠來看,逆差完全有可能變成常態。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很多傳統的貿易強國,出口大國都出現了罕見的貿易逆差,日本已經連續十多個月出現貿易逆差,甚至歐洲頭號工業強國德國也都出現了單月的貿易逆差。
今年年初,《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為中韓兩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根據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兩國已啟動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迄今,雙方已舉行9輪正式談判,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前期,兩國舉行司局級會議,就加快推進后續談判達成了共識。8月初,中韓外長舉行會晤,雙方同意就維護產供鏈穩定事宜開展對話,致力于產供鏈的完整、安全、暢通、開放和包容;堅持貿易投資自由化,遵守世貿規則,堅持非歧視、非排他、公開、透明原則。中方愿與韓方一道,保持談判勢頭,爭取早日達成互利共贏的協定,進一步提升兩國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開放與合作水平,攜手開創中韓經貿合作的新時代。
中國共生(智庫)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