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魏建國  >>  正文
    魏建國:朔爾茨訪華助力江蘇太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模式推廣
    魏建國
    2022年11月05日

    從第一家德資企業1993年落戶江蘇太倉,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太倉現有德國企業400多家,大部分為德國的中小企業,產業多數為機械制造、精密電子、汽車配件等。

    我們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園,基本上都是既有大型企業也有中型企業,但是像江蘇太倉這樣,集中了德國的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產業園為數不多。特別是這400多家企業里,其中50多家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年產業值超過500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德國企業非常重視在華的研發和創新。在太倉95%規以上的德國企業,同本地企業共同開展產業配套、技術協同、合資開發等深度的合作,而且太倉連續多年舉辦“太倉德國日”、“太倉啤酒節”,在這里不僅有著德國全球聞名的中小企業,還有1000多名德國工程師、技術、管理人員學習、工作、生活在太倉,從而打造了一條從產業鏈、供應鏈到服務鏈,從科教、文體、產業多領域深層次合作的地區。目前,太倉已成為“德企之鄉”,而且成為中德中小企業合作成功的范例。

    為什么太倉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合作的成功,成為中德合作的“標桿”呢?我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條突出經驗:

    一、以精準招商策略吸引德國中小企業,目標明確。
    太倉二十多年來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以“專注、專心、專業”的鍥而不舍精神緊盯德國中小企業招商引資。德國應該說有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這些“隱形冠軍”企業都是在本國乃至全球產業分領域的前三名,大多數以家族為主,長期從事創新開發,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獨創的工藝,可以說是德國本土產業中的佼佼者。這些“隱形冠軍”不僅看中了中國的大市場,更看中了中國的中小企業,愿意加強同中國中小企業的合作,而中國中小企業也希望得到德國的工藝、技術和管理,可以說合作雙方一拍即合,這樣雙方合作有著深厚的良好合作基礎。

    除了目標明確之外,太倉對德吸引外資還有著頂層設計,他們在構造“1+3+N”的對德聯絡體系的同時,把在德國的希鈦克、太倉高新區駐德辦事處和杜塞爾多夫創新中心變成一體加一處加一中心,打造成金三角,實現以點帶面、全面布局的招商引資,可以說在這點上,太倉這二十多年心無旁騖的做好一件事,而且在頂層設計的情況下全面推動了對德中小企業合作。這樣一來,使得德國中小企業都認為可以在太倉投資并實現對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銷售。

    二、太倉不僅打造最佳的營商環境,而且還打造宜居宜游環境。
    太倉地處上海南端,交通四通八達,又毗鄰長江,水路直達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地;滬蘇通鐵路一期、二期,南沿江高鐵、北沿江高鐵,蘇錫常城際和嘉閔太線6條線鐵路在此交匯。而且太倉素來是長三角的魚米之鄉、生態福地,公園綠地面積占95.7%,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72.4%,但太倉不滿足這些原有的硬環境,他們把招商引資的軟環境看得更加重,這些軟環境包括兩點:第一,加強政策的不斷落地。國家出臺了很多高水平的招商引資政策,太倉都能夠做到一一落實,不僅落實到區鄉村企業,甚至落實到車間,使得德國企業對整個中國的招商環境非常了解,對中國“十四五”規劃和未來長遠的建設發展懷有信心,并充滿了樂觀的預期。第二,對于這些在太倉居住的德國人,太倉是一個天生體驗營商環境的好機會。德國人在太倉吃的開心、玩的舒心、住的放心,并且當地在各層級的管理中幫助他們,使德國企業投訴意見有窗口、建議發表有地方,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答復。所以說在太倉這個地方實現了德國人員自己管理自己,自覺遵守當地的規范制度。德國的許多家庭都把父母和孩子接到太倉,在這里了解中國、歡度假期。

    這次德國總理朔爾茨帶團訪華,不僅有大型企業,也有更多中小企業愿意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我相信,通過雙方共同的努力,可以建設更多像太倉這樣合作共贏的中德產業園。

    (來源:走出去智庫)

    【責任編輯:舒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