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君,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這是他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劉建娜采訪的節選。本文觀點不代表《中國日報》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時間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中醫的重要性,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也得到了證明。明確運用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山東、四川等省甚至制定了具體的中醫藥防控方案。像蓮花清溫膠囊這樣的中成藥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已經斷貨。
但中醫從業者不應該對這些成功沾沾自喜,因為這個行業現在岌岌可危。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中國人生病時甚至不會選擇中醫而是西醫,因為這種具有數千年歷史、幾乎沒有變化的傳統醫學明顯缺乏有效的普及。例如,當一個人發燒時,他或她很可能會吃西藥退燒而不是中藥,因為如果服用中藥,起碼要能夠分辨該發燒是風寒還是風熱引起的,而大眾缺乏這些中醫的基礎知識。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不需要也不可能被標準化,西醫醫生可以給每個發燒的人開同樣的西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好的中醫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病人的實際情況開不同的藥。因此中藥很難在中國像西藥一樣流行,更不用說走向世界了。事實上,這已成為中醫生死攸關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阻礙中醫發展的重大障礙是缺乏獨立的評估體系。人們仍然試圖用西醫理論來評價中醫,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這兩門完全不同的科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療愈思路。例如抗擊新冠肺炎,西醫的目標是消滅病毒,而中醫的重點是提高人們的免疫力。中醫就像構筑人體內的長城,幫助人們抵御病毒入侵,目標并非直接消滅病毒。中醫還非常注重保護和培養人體的生命力,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人們相信,氣的平衡是人們最重要的保健,當一個人有一個順暢和堅實的氣,他或她可以很容易地遠離疾病。這就是為什么太極和一些氣功運動,如八段錦(一種傳統的保健功法),也可以幫助患者康復。此外,相對而言,西醫是用有形的微觀來描述和理解無形的事物,而中醫是用無形的氣來闡釋有形的事物,兩者的方法論和世界觀完全不同。故僅從西醫的角度來理解中醫的人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如果中醫不能建立自身的評價體系,很可能會隨著社會的日益現代化而消亡?,F在全國的中醫從業者的人數,與建國初期相差不多,但同期西醫從業人員的數量增加了許多倍。
毫無疑問,西醫是取得偉大成就的醫學體系,但起源中華傳統文化的中醫太獨特了,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用西醫的思路和原理來解釋。建議國家衛生部門大力普及中醫基礎知識,推進建立中醫自身的價體系評價體系,促進中醫藥真正和長遠的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也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