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兩次會議均強調了產業創新刻不容緩。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特別是科技發展短板突出、“卡脖子”難題較多,是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美東時間12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將36家中國實體列入美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在此背景下,應把發展和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但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依托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在明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的高質量發展合力下,我們應當抓住科技創新的機遇,乘勢而上,后來居上,推動我國新興產業科技自主創新發展。我們需要堅定決心、樹立信心、保持耐心,選準方向攀登高峰,扎實全面突破瓶頸,真正解決核心難題,沿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攀登,聚力自主創新、原始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把科技創新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筆者認為,下一步應當牢牢抓住“牛鼻子”,從三個角度出發,徹徹底底扭轉局面,全面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加大基礎性研究力度。
近年來國家對科技創新基礎研發的重視,持續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但基礎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原創性技術瓶頸仍需突破。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在研發經費中的比重還需提升,尤其是企業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占比。必須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發和前沿創新的經費投入力度,由國家集中力量進行規劃部署、攻關重大課題,通過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將創新活動引向深入,我國未來必將取得更多重要的基礎研究成果,實現更多真正原創性重大突破。
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需不斷強化。
我國民營企業近年來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在各領域加快國內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布局,大大提升了全球競爭力。但目前企業研發投入仍有很大增長空間,科技界良好的創新生態和創新氛圍還有待完善。需要充分發揮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的優勢,培育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增加中小微企業自主創新資金投入,有效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更多地掌握關鍵技術和技術創新活動。從而扎實基礎研究,儲備和積累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吸收能力,促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讓更多高精尖特企業在千行百業冒頭涌現,也打造更多“隱形冠軍”,這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人才吸引培養工作需大力推進。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加快引進高端人才是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的一大內容。為此,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結合現實需要和發展實際,加強人才交流,在全球范圍內引進各領域頂尖人才,積極鼓勵更多人才在教育、科研過程中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另一方面,加大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優化教育科研保障機制,完善評審機制。以此來培養吸引凝聚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