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周項  >>  正文
    知網錯哪了?
    張周項
    2022年12月27日

    12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宣布了對中國知網的反壟斷調查結果,認定知網存在濫用支配地位實施壟斷行為,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21年中國境內銷售額17.52億元5%的罰款,計8760萬元。

    從知網下載一篇論文,辦卡的價格是五毛錢一頁,誰能想到就這五毛五毛的,知網一年能掙出17個億來!

    想想也不算夸張,誰寫論文不需要從知網翻???誰還不從別人論文里引用點東西???要真是有人寫論文不看前人研究成果,那寫出來的論文有人敢信嗎?翟天臨前車之鑒,翻車現場到現在還在路上擺著呢!

    所以說啊,知網這一年17個億掙的是讀書人的錢,是讀書人從可憐巴巴的研究經費里擠出來的過路費。教授、副教授有課題資助還好,廣大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就只好自掏腰包,給知網交這一筆過路費,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走上工作崗位。

    這就是知網最根本的錯:把無價的知識當成了有價的商品,放在世俗的秤盤上大聲叫賣。知網是賺的盆贏缽滿,卻在無形中給渴求知識的人設了一道門檻。如果有學生囊中羞澀,那他的畢業論文或許會因為文獻不夠而遜色不少,這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發生的。

    或許有人要杠我一下,說現在的趨勢不是知識付費嗎?每個人為他獲取到的知識付費,不是應有之義嗎?

    不要混淆概念。知識付費是對智力勞動的一種尊重與承認,指的是每位讀書人都能通過傳播知識的方式來獲取錢財,這一行為的主體是知識的生產者。讀書人付費看文獻、獲得指導,寫出論文后也掛在網上供人付費下載,這才是真正的知識付費,是知識產生價值實現了良性循環。

    知網這個算什么呢?寫論文的分文沒有,反倒為知網做了嫁衣,讓一個中介大把數錢。湖北老教授趙德馨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勝訴了他的論文全被知網下架,什么叫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市場監管總局早就該查!

    這是知網錯上加錯:拿著別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把這些成果都變成大把金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這就是剝削,而且是兩道剝削,一個中介把寫論文的、看論文的都剝削了個遍。

    其實健康的學術環境中,是需要知網這么個中介的。寫論文需要引證的文獻浩如煙海,總不能指望著大家去圖書館一本一本翻,有個電子化的平臺服務大家再好不過,能給讀書人省下大量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只是這個平臺不能得意忘形,切不可忘了自己的本分,不可忘了自己是服務讀書人、促進知識流通的。走到剝削讀書人、阻礙知識流通這一步那是從根上錯了。期待這次八千七百多萬的罰單給知網提個醒,別再貪那點利給自己造輿情,更別老往法律的槍口上撞。

    切勿玩火。

    (張周項)

    【責任編輯:許聃】
    中國日報高級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