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些年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數字經濟人才基礎整體較好,教育資源充沛,產業基礎扎實,優質企業云集。但是目前看來,北京數字經濟人才發展仍存在如下問題:相關專業開設不足,高校培養尚不系統;校企人才輸送低效,能力崗位難以適配;職業環境難促發展,人才成長躑躅不前;綜合保障亟需落實,人才引進困難重重。針對這些問題,有以下對策建議思路。
頂層設計持續優化,引導各方形成合力。從全市層面進行高位協調與統籌,打造市級統籌機制。一是出臺數字經濟人才培養指導建議,科學規劃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二是將人才工作納入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整體實施方案,細化原文件中有關人才培養的內容,針對制約人才培養的難點問題制定專項政策和服務包。三是協調市屬高校、市教委、市經信局、企業等各方共同參與。
加快投入學科建設,產學結合培育專才。匯聚多方優質資源完善現有學科體系,明確高職高專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采取產學結合的方式解決校企人才輸送低效問題。一是集聚優質師資力量,編制各類數字經濟人才培養標準,增設數字經濟及其外延專業,細化培養方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辦學,由市教委牽頭梳理企業用人需求,重點與相關高職高專院校合作,為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線實習機會。三是設置市級數字經濟專項科研基金,鼓勵業內力量參與數字經濟學科建設。
改善行業競爭生態,保障人才長期發展。需采取多元方式引導業內良性競爭氛圍,保障人才可持續發展。一是由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局牽頭,由勞動行政部門加大對數字經濟行業的監管力度,責令嚴格執行勞動法。二是鼓勵市屬高校對接標桿數字經濟企業,為能力強、經驗足但學歷較低的人才授予榮譽學位,通過函授的方式補齊學歷短板,面向被裁人員定期組織京津冀專場招聘會,引導人才再就業,有效緩解人才流失問題的同時促進京津冀地區數字經濟人才良性流動。三是建立完善的數字經濟企業人才培訓機制。
著力優化綜合保障,精準回應人才需求。需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機制,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一是精準回應人才痛點問題,完善人才落戶、子女教育、就醫看病等支持體系,實行中心城與遠郊區差異化人才政策,合理安置人才。二是以精準的服務延攬、凝聚人才。三是針對人才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做到“引進來,留得住”。
合理依托現有資源,多管齊下引進人才。需以多樣、靈活的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來京。一是加大數字經濟產業人才政策宣傳力度,以實地宣講、新媒體傳播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了解和應用人才優惠政策。二是將數字經濟人才列入全市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借助高層次數字經濟產業平臺聚攏高層次人才。三是充分利用“兩區”和“先行先試”的優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體制機制,在全球范圍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華人科學家、高管等。
(王鵬)